对于近期煤炭缺煤的认知问题,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层次是进口煤问题导致,这显然是对煤炭消耗的基本数字不清楚,中国一年近30亿吨动力煤消耗,进口动力煤也就不到一亿吨,而今年以来进口动力煤变动也就不到3000万吨,1%的变化显然不足以影响价格。进口动力煤的问题,去年我就说了,到了一定阶段,这个调节价格的工具已经被玩坏了,目前还有很多糊涂蛋说是进口影响了价格,不说国外动力煤暴涨,本身进口动力煤的作用仅仅是价格调节的工具,但已经失去作用了。对于这个工具,最可怕的是放开了澳洲煤,价格涨的更凶。
第二个层次是大众喜闻乐见最近行成的共识,所谓疫情产能转移引发的结构性消耗大增,这个肯定不能说没有,但有两个数据,拿这个解释的时候即使是券商研报也没说清楚。一是如果国外产能转移,电力这种基础用量的提升,应该带来是gdp的大增,但显然并没有,这里面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理解,疫情因素对国内电力使用算是中性的,既有一部分增量,又有一部分压制。换句话说,如果疫情消退,电力用量未必会减退。第二个数据,很多人觉得制造业产能很容易建立,但是这个代价是多大呢?要花多少时间呢?一场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产能破灭,让这些东南亚的低端产能都好多年没建立起来,这个数据很少人会说。
第三个层次的是对煤炭产能扩容的认知,目前对煤炭产能压制的因素主要有超产入刑责和倒查制度,这个原因我之前多次说了,就是说你是要被辞退的人,但还要求你下苦力,并且你下苦力以后还要进局子,正常人都不会做。
第四个层次的还是煤炭产能的价格的认知,很多人一说煤炭就是说中国富煤少油,但这话问题在于什么叫富煤?那是相对于石油来说的,中国的煤炭不能说很少,但很多人低估了一年40亿吨的可怕用量,什么概念呢?围绕地球赤道一圈4万公里,每公里放10万吨煤,每1米放100吨煤,这是中国一年的用量。这种采掘速度,代表着表层煤炭,露天煤炭快速消亡(恰恰这10年基本上很少投入各类探旷投入,新矿很少),这带来的是可能是10亿优质煤炭成本还较低(这个大部分在神华陕煤中煤手上),其他30亿吨煤炭成本可能每年要升高不少。这里面牵扯两个小问题,一个是很多人以为民营小煤矿在就能避免涨价了,这显然是做梦,这些民营小煤矿,亏了5年以上了,很多都只不过想这个时间能卖个好价钱,大家都对煤炭的各类限产限价政策搞怕了,每人愿意在这行投入了。第二个是很多人说的新疆煤炭,这根本都不现实,也就煤炭价格现在高可以用,煤炭跌下去,这部分产能就没了,比山西煤炭高300元运费。另外这也涉及到出疆运力问题,还有就是很多人以为的特高压西电东输也不现实,不谈成本,特高压几条线之间要有一定距离,这个之前鹿鼎公说过,加上成本考量。这个方案甚至不如建新疆过来的专用运煤铁路。
第五个层次,很少人提到新能源制造带来的成本,这本身会在各方面增加现有火电的用量,而不是减少,或者说即使减少也要20xx年后了(远超过2030年)。这个数据比较少,但不能忽略,比如全部车辆转换成新能源车,要增加4%用电量,要制造太阳能板,需要的电力;要蓄能,不管是抽水蓄能,还是电池绪能,制造这些蓄能装备所需的电力。这块我自己也没想好,但绝不是可以忽略的因素。
最后,为什么进行碳中和,我觉得考虑是两方面,我们国家对顶层设计,一向都有长远考虑。
第一点,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这个是必须的,否则像美国1970年代世界原油价格十年涨了10倍,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引发的会是国运的变化,这点上是不可容忍的。随着美国随意发钞,如果中国之前没有备用方案,原油再涨10倍这也是大概率的事情,资本也就等着这个机会洗劫中国了。
第二点,碳中和也是增加后来者进入的成本,这个成本在之前我读比尔盖茨碳中和的书里有详细记录,如果这是一个阳谋,那么不得不躬身入局。
第三点,环保本身也是需要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我个人认为是对的。
很多人看到这会说又来棋论了,其实对国内公务员体系和国企体系呆过就知道,国家对于顶层设计国策一向有大的规划,这点是不容回避的,比如计划生育、经济发展为中心、一带一路、WTO等,但是对于具体执行层面,没有棋论,很多执行层面的棋论是瞎扯,执行层面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这个在黄奇帆的《结构性改革》和兰小欢的《置身事内》中有详细叙述。卢克文之流就在于对大事小事全部使用棋论,把执行层面也认为有棋手下棋,简直离谱。但如果因此认为在大局上无战略和国策,那也是另一种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