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户快充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充电体验需求的提升,充电器这一品类还有很多可拓展的空间。
3月21日,由于新iPhone的包装盒中没有充电器,苹果公司在巴西圣保罗州被处以近200万美元的罚款,原因是违反了《消费者法律法》。#苹果因不附赠充电头被罚200万美元#话题也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苹果对此作出回应,称大多数客户已经有备用适配器,在包装盒中再提供一个适配器是没有必要的。对此,有网友表示:“(充电头)我们可以不要,但是你们不能不给”。
虽然被罚款、被骂,但是苹果不太可能改变心意,不仅如此,苹果还给手机行业引领了新的潮流——安卓厂商们纷纷效仿,试图取消充电头。
消失的充电头
安卓厂商们采取了更圆滑的方式。
小米11先是跟风宣布不再附赠充电器,引发了一波骂声,到了实际发布的时候,小米却宣布推出了配备充电器和没有配备充电器的两种版本,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魅族18的方案是推出“绿色焕新计划”,用户可以凭借两个旧充电器换取一个全新的魅族18充电器。
另外,有消息称,三星未来也将做出效仿,但具体的方案如何还未可知。
所有厂商无一例外地将“环保”作为取消充电头的托辞。
“环保”,这一理由看上去无可厚非,取消附赠充电器的背后,手机品牌们没敢说出口的,是一本利润丰厚的生意经。
从商业层面来看,手机厂商取消附赠充电器最直接的目的还是节省硬件成本和物流成本。
以iPhone为例,如今苹果手机的包装盒中和充电器有关的附件只剩下了一条数据线,价值是145元。而在此之前,充电器+数据线的价值是290元。
也就是说,如今苹果每套手机节省下了一个售价145元的充电器,手机的总售价却没有因此变少。
如果按照年销售1亿台,成本100元算,苹果轻轻松松就获利百亿元。
在安卓这边就没那么夸张了。小米、魅族标准版的手机充电器不过百元以内,尽管没有苹果这边这么贵,现阶段的政策也还没有一刀切,但随着后续手机出货量规模的累积放大,因为这一个小小充电器,节省下的综合成本依旧不容小觑。
熟悉的苹果套路
除了节省成本,苹果还想靠节省成本赚钱。这句话乍一看有点拗口,但细细想来,苹果的套路,实际上从2016年就开始了。
2016年,库克在iPhone 7的发布会上大手一挥,率先取消3.5mm耳机接口,一时间引来众多嘲讽——用户使用旧版有线耳机,需加转接头;使用lighting接口耳机,则会在充电的同时无法使用耳机。
在一片骂声中,苹果推出了价格不低的三款无线耳机,售价均在千元以上——不仅给出了同时完成充电和使用耳机的解决方案,还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可谓是一举两得。
毫无疑问,苹果的无线耳机引领了一波潮流,也让苹果和相关产业链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2018年至2020年,苹果的AirPods的销量分别约为3500万部、6000万部和1.5亿部,成为苹果新的盈利增长点。
安卓手机厂商很快意会到了其中奥妙,目前,小米、魅族和荣耀旗下所有机型,均已不再标配有线耳机。华为、OPPO和vivo则有相当一部分机型不再标配耳机。
在京东商城中,苹果、小米、漫步者和华为旗下的几款无线耳机,销量居于最前,价格从169元到1799元不等。而在全球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中,份额占比排名前三的是苹果、小米和三星。
苹果,永远“创新”
再回到现在,取消充电头的“创新”,和耳机的历史惊人相似。
根据近几日科技媒体曝出的iPhone 13 Pro渲染图,充电接口将被取消,仅保留底部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开孔。若此消息被证实,可能直接推动无线充电器的销售。
苹果就好像一个得寸进尺的商业鬼才,一步步试探消费者的底线。
取消充电头甚至充电接口的苹果扩展出了MagSafe磁吸充电器、用于装饰的磁吸卡套、能同时充多个电子设备的双项充电器,再次完美解决自己为了“环保”带来的问题。
这些新品类的售价并不便宜,单单双项充电器的售价就在1049元,几乎等于一台低端安卓机的价格。
但这款产品在面世之后却因为充电效率过低、存在消磁的问题,市场反应平淡,后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光是苹果,其他的“跟风者”们同样有所准备。
小米有立式/平放式的无线充电器、可同时容纳多个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板、基于车载场景下的充电器、以及充电器充电宝二合一的配件;
OPPO不久前推出了可以塞在口袋的饼干快充充电器,功率还提高到了50W和110W。
小米官方商城,则已上架了18款快充充电头和无线快充类产品,售价在30元-169元之间,充电头瓦数在20W至120W之间。而小米蓝牙耳机Air2SE售价正好也在169元。
除此之外,小米近日宣布了一项新的“隔空充电”技术,即在不连接手机和充电器的同时,使用波束成形,将毫米波定向发射给同一空间中的手机,实现隔空充电。
如果这一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那么用户只要呆在配备有隔空充电器的空间中,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就能自动开始充电。
近日,一加的50W无线充电器也正式亮相,采用的是底座于充电线分离的设计,内有双无线充电线圈和风扇,支持手机竖着或者横着充电,还可以设置成静音模式,一次性充满电的话仅需43分钟。
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预估,到2022年,全球无线充电的规模将达到上千亿的级别(140亿美元)。
手机厂商们在快充领域的竞争显然已经开始,背后的逻辑和取消耳机接口十分相似。取消耳机接口及标配耳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节约成本,同时也提高整个耳机产业的利润。
此次取消充电头,也是一个道理。
手机厂商在激烈的竞争中砍掉一部分成本,用以对其他零配件进行升级,比如芯片,比如屏幕,也比如越来越多的摄像头。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可以通过销售充电头单品,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像曾经的耳机。可以根据不同品质,标上不同价格,更极致地满足并消费用户的多元需求。
除了无线充电器,苹果取消充电头的决定,正在养活一大票充电器厂商。
有数据显示,ANKER、绿联、品胜、倍思等多个品牌在去年十一月初苹果20W PD快充月销量已经过万。
其中,ANKER天猫旗舰店20W PD快充充电器月销量甚至从原来的几千台暴增至11多万台,翻了数十倍;绿联的20W PD快充月销量也突破了10万台。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用户快充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充电体验需求的提升,充电器这一品类还有很多可拓展的空间。
就像刚刚提到的一样,各大手机厂商便砍掉3.5mm耳机孔,倒逼用户使用无线耳机,TWS真无线耳机出货量如今才真正有了大幅增长。
今天的快充头和无线充电,未必不会乘着东风,复制当初无线耳机的轨迹。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