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文
2020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尤其对于医药行业而言。无论是年初的新冠疫情,还是年末的集采和医保谈判,亦或者是“引颈翘首”的疫苗研发和医疗资本逐浪,皆指向大趋势下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据财经网产经不完全统计发现,2020年,医疗保健行业约有50余家企业登陆科创板IPO,其中,生物制药企业、医疗器械或诊断类企业成为上市主力。此外,包括叮当快药、keep等新兴医疗数字化企业的融资表现也十分亮眼,于12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京东健康更是市值稳定增长近千亿元。不过,也观点指出,“中国的医药行业需要的不仅是千亿市值企业,更是能够走出国门、屹立全球的创新药企,掌握科技与研发才是抓住时代机遇的必备条件。”
大幅降价市场格局重新洗牌
伴随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落地,第三批、第四批国家集采也在2020年接踵而来。据悉,第二轮集采77家企业的32个品种采购成功,共100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达到93%;第三轮集采共涉及85款药品平均降幅53%,最高降价幅度超95%。12月25日,联合采购办公室开展了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信息申报工作,共涉及90个品规,包含替米沙坦口服常释剂型、普拉克索口服常释剂型、头孢丙烯口服常释剂型等品种。
同年,高值耗材的集采也不断跟进。11月,包括乐普医疗、微创医疗、蓝帆医疗等8家医疗器械企业的10个产品中标,将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最低价仅为469元/支,平均降价90%以上。其中,蓝帆医疗以469元的最低价入选冠脉支架集采。12月,第二批医用耗材集采品类信息传出。根据国家医保局信息,将扩围增加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品类,预计将在2021上半年启动。
另外,随着老龄化加剧, 医保“控费”也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12月先后结束的第五轮医保谈判和2020年医保目录谈判,平均降价5成左右。不仅是有史以来医保目录调整为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也是药品谈判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新冠治疗药品全纳入医保,四款国产抗癌药PD-1全部中标。此外,还有14种目录内且单药年销售金额超10亿元的独家药品。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告诉财经网产经,“国家医保谈判将加速医药企业分化,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将进入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期,甚至成为中国药企业发展的分水岭”。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在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以及注册制度改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新药审批等一系列医药政策影响下,药企需加速向创新方向转型。只有保持长久的创新研发能力,才能行业洗牌中占据一席之位。
据了解,2020年,亿帆医药、华森制药、健康元等在内的多家药企均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不过,史立臣也指出,对于尚不具备研发能力的医药企业,目前,首先仍要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发力,保障公司制剂产品原料的稳定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在药品集中采购的背景下才有利于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
政策红利助推多领域“快跑”
疫情加速之下的数字化,使得互联网医疗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互联网医疗企业也迎来高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数字化医疗企业的融资中,仅AI医疗、健康管理这两个领域的投资数量之和占到了总数的50%。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响,国家一直在不断鼓励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展慢病复诊工作。财经网产经梳理发现,2020年,国家4次推出多项指导意见及通知文件,不仅明确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联网医疗机构复诊可依规进行医保报销,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明确鼓励在线购药升级与创新。还陆续补充将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明确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
在经历了一轮广泛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普及,网上看病、复诊开药等慢病诊疗行为逐渐“互联网化”。医联相关负责人对财经网产经表示,通过互联网“连接”的特性,调动和整合医疗资源是互联网平台的特性。而作为一家聚焦慢病管理的互联网平台,定位又略有不同。“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划定慢病专科,然后让专科医生和平台上的医生助理+健康管理师共同为慢病患者提供长期规范的诊疗服务,包括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定制化方案分级、病情管理、指标反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方案调整、定期评估治疗效果等。这种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可推进公立医院的分级诊疗,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行业现状。”目前,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虽尚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市场潜在规模巨大。
此外,同受疫情影响行业变化颇大的还有疫苗领域。据《纽约时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12月29日,全球共有64款新冠疫苗进入实验阶段,其中有18款进入III期实验,多款样本有效率可达90%以上。财经网产经梳理发现,涉及的跨国药企分别有辉瑞、阿斯利康、强生、Novavax、Moderna、Gamaleya、Vector Institute等7家;中国药企分别有国药集团获批上市,康希诺、科兴中维、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合作)、复星医药(合作)等5家进入Ⅲ期临床阶段。目前,辉瑞、Moderna、国药集团的3款疫苗已在部分国家正式获准使用,另外多款疫苗获准早期或紧急使用。此外、赛诺菲、GSK、默沙东、沃森生物等药企也纷纷积极加入疫苗研发行列中。
面对呈现出持续性、长期性的疫情常态化趋势,2020年,包括辉瑞、Novavax、Moderna、康希诺、复星医药、智飞生物等在内的不少相关新冠疫苗概念股“节节攀升”,甚至一度出现“泡沫股票”。财经网产经注意到,在经历了高峰值后,Novavax、Moderna、康希诺、复星医药等企业的股价纷纷下跌。康泰生物和阿斯利康也因暂停新冠疫苗临床实验而双双“跳水”,股价一度腰斩。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当前新冠疫苗获批有限,但根据了解到的订单量计算,目前国际新冠疫苗需求量仍十分大,具备数千亿的市场缺口。未来,行业景气度将不断上行。且其他相关领域概念股,如包装冷链等也将随之进入加速发展期。
部分省市一票制释放“新信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和处方药外流趋势渐浓,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压缩,竞争也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国家也推出相应政策鼓励减少流通环节费用,不仅全国落地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在深圳、江苏、湖北、四川等部分地区系实施一票制试点,四川、江苏等地还推出了货款资金流、订单信息流、货物物流“三流合一”的集中采购模式。
此外,国家对医药代表学术推广行为的明确规定也进一步加速了行业的集中化发展。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代理商负责产品的临床推广,如若推行一票制,两票制之下的底价转高开模式也将终结。制药企业可通过直销模式。搭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实现厂商一体化。
“就目前情况来看,一票制的全面推行,或许要比大众所预估的时间更早。”一位熟悉医药流通行业的专家告诉财经网产经,医药分销渠道越是扁平化,对医药供应链的要求也就越高。“当前,医药流通领域在供应链协调差、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相互割据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痛点问题有待解决。‘两票制的出现,令市场两极分化愈发明显,而‘一票制的到来,将加速行业向头部集中。”
目前,国内医药流通市场份额主要由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4家为主。九州通相关负责人表示,流通行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行业特性就是规模大、利润薄。“若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不仅网络的布局要全面,还要有现代化的医药物流设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政策规定删减中间环节只留一家,自然会倾向于选择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市场的垄断化,地方区域性的中小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缩小。”业内人士指出。
而针对医药流通行业中的“包干”乱象,2020年,6月5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2020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严厉打击医药企业与合同营销组织(CSO)企业串通,虚构费用套现以支付非法营销费用的违法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已累计涉及244家CSO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