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点,小枫发了一条朋友圈:“想吃烤栗子了。”过了会儿,她改变主意,约同事到北京一家潮汕牛肉火锅店,这是她今晚选择的夜宵。
与此同时,在2000公里之外的福建莆田,琳琳被孩子的哭声吵醒,她叫醒睡在身旁的丈夫,开始伺候她的“掌上明珠”。
小枫与琳琳同样出生于1995年。小枫在北京一家新媒体上班,琳琳在老家莆田做生意,生活轨迹迥然不同。
“你知道我们有多少可供消遣、娱乐的法子吗?是磕CP不好玩,还是撸猫不爽快,为什么要谈恋爱?”单身、业余生活丰富的小枫这样回答为什么不恋爱的问题。
而琳琳虽然已婚,但她对婚姻的态度其实也很佛系。她原本对婚姻没什么规划,身处婚恋观尤为保守的莆田,其实已经比身边人晚了很久才结婚。
如果用一个字去形容95后的婚恋观,那就是“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没必要谈恋爱?
2020年3月,作为时刻追赶热点的新媒体人,本来对游戏不感冒的小枫在周围同事的怂恿下入手了一台switch。
那段时间,小枫身边的人被她分成了“有switch”和“没有switch”两种人,类似的标准还有“有猫和没猫”、“有房和租房”······
而单身与否却很少成为她划分人群的标准,“其实在北京,做我们这行的很多人都单身”。
工体附近的夜店一家接着一家,24小时的书店,遍地开花的咖啡店……年轻人在这里有太多可消遣的方式。
“没必要谈恋爱”是生活在一线城市里的大部分95后们共同的情感状态,大家平常并不会关心彼此的感情生活,反倒会分享喜欢的餐厅、热门的游戏和淘宝购物车。
小枫在大学时谈过一场恋爱,她知晓所谓爱情的心动是什么感觉,但在有猫、有朋友、有乐子的生活中,她不认为这是必须的。她坦言:“并不是放弃谈恋爱,而是在很多的生活选项里,这件事的优先级很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同样的生活场景也出现广州的易润身上,作为“广告狗”的易润休息时间少之又少,1996年出生的他母胎solo(从出生到现在没有谈过一场恋爱),对爱情一无所知。
去年,易润参加两名初中同学的婚礼,看着他们在台上讲述自己相伴十年之久的感情经历,坐在下面当听众的易润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想快点回家“躺尸”。
“没吃过猪肉,但见惯了猪跑”的他说起了一句看似深刻的感言:“爱情,只可以观赏,不可以尝试。”如今24岁的他一心只有两个字:搞钱。
2019年,李一从西安一所大学本科毕业,被父母叫回了老家甘肃,如今在一个没有外卖服务,晚上九点街上就看不见人的小镇工作。
谈过八九段恋爱的他已空窗一年了,他表示:“现在在准备考试,没心思想这些。”
李一的生活状态与很多毕业后返回老家的人一样:考公务员、进体制,是他们最常见的职业路径。
所以回到老家的他可以参照的人生模版里,任何一个选项的前提都是“考上公务员”。似乎只要捧上这个铁饭碗,一切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包括情感问题。
“人在快速的变化里,很难有长情”
在谈起曾经的情感经历时,李一会问:你会觉得我渣吗?
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李一松了一口气,赞同地说道:“对啊,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如果大家相处不开心,自然就要分手。”
李一曾经交往过的对象类型多样,高矮胖瘦都有,性格也各有不同。在他看来,恋爱的发生是因为瞬间的吸引,结束的时候也并不纠结。
目前正在广州某高校读研二的庄铭跟他的另一半在健身房认识,双方正处于热恋期。
在一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小空间里,电脑正播着经典的爱情电影《恋爱至上》,刚送来的外卖摊开在桌子上,热气腾腾的还有庄铭亲手做的热红酒。这是属于两人每周五的仪式。
在十五岁谈过一段他认为失败的恋爱后,庄铭没想到自己又恋爱了,“我愿意相信爱情,但不会盲目乐观,因为我不确定能跟对方走到最后”。
时代财经此次采访的近十位95后,大部分对爱情的态度都很洒脱,甚至有人因为一起打了几场游戏就“奔现”了,结果两人虽然游戏里面配合得天衣无缝,但现实相处中发现并不是一回事,匆匆忙忙又结束了恋爱。
根据2020年8月社交平台探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近六成的年轻用户选择通过社交平台来寻找未来“另一半”;对于线上聊得来的网友,48.6%的用户表示愿意线下见面,“网恋奔现”成为年轻人恋爱的新形态。
庄铭也表示,他身边有不少朋友在拥有亲密关系的同时也继续在平台上认识新朋友,恋爱关系持续时间比较短。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梁永安在教学和研究中发现,青年一代越来越处于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之中,爱情的诞生日益艰难。“这是一个快速转型的时代,现在年轻人的个性发展、精神成长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前辈,人和人的相遇更加多元化。而人在快速的变化里,很难有长情。”
经济压力让他们对婚姻选择更慎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95后对婚姻更加谨慎,“不婚主义者”或是“丁克”的比例也更高。
贝壳研究的《95后新社会人婚恋居住调查报告》显示,24.3%的95后男生享受恋爱但不愿意结婚,而女生是31.4%;男女单身主义者分别占5.1%和10.5%;丁克主义者占比也不低,男女分别占4.3%和4.1%。
爱情和婚姻在95后的眼中是界限分明的两码事,他们认为不需要通过婚姻的凭证去界定两个人的关系。
2020年7月婚礼纪联合积目发布的《这届年轻人的婚恋观》调研报告也应证了这一点,其中数据显示40.75%的95后认为爱情与婚姻应该独立,有爱情不一定需要婚姻。
而经济压力是他们对婚姻选择慎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前社会虽然有压力,但大家差距不大,人们还是有动力去争取。现在呢,就算你多努力也不能改变现状,得不到理想的物质保障,尤其是房子。”易润今年换了四份工作,还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
而在这样高压的生活中,95后自然更看重当下即时得来的快乐,老一辈眼中“两个人相守一生”这样的生活目标,不再是他们所追求的。
小枫和易润都不希望结婚之后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如果挣钱没达到我的理想标准,我不会结婚。我希望我未来的孩子生活更轻松一点,有更开阔的眼界。”
《这届年轻人的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78.21%的人认为,品味一致非常重要。的确,不论是老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是新三观(消费观、生活观、性观念),都是“后浪”们重要的择偶条件。
跟恋人能像好朋友般相处,相互理解、鼓励,一起为共同生活奋斗,这就是易润眼中理想爱情的模样。
这也是琳琳现在的生活模样。她与丈夫在初中就认识,两人一直是“好兄弟”,如今在莆田过着一家三口平淡温馨的小日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婚姻仍是最终归宿
对于上一代的人来说,95后的婚姻观十分前卫,例如《这届年轻人的婚恋观》里的超四成的人觉得有爱情不需要婚姻,但更多的95后(50.21%)依然认为,婚姻是最终归宿。
回到老家的李一十分了解小城市人情世故的运行规则:“你知道现在最好的红娘在哪里吗?就是在行政单位上班、坐办公室的大姐们。任何系统、任何部门,只要进了一个新人,第二天就能被介绍对象。”
在李一老家那样的小城市里,社交圈子狭窄并且重合,感情发生的途径也比较单一,与谈恋爱时可以随意一点的态度相比,李一对待婚姻的态度是传统和谨慎的。
“找到一个人谈恋爱,父母长辈过目后也觉得没什么问题,然后就结婚生子。平时接孩子回家做饭,闲暇时再出去旅旅游。”在李一心目中,美好的感情生活就是“平淡”。
而对于婚姻中会出现的问题,他觉得:“生活的摩擦是正常的,解决的途径不一定是放弃婚姻。”
同样远离一线城市的琳琳早就过上了李一心目中的平淡的生活。在经历五段恋爱后,琳琳跟喜欢的人结婚了。从相恋到结婚生子,对方一直把琳琳捧在手心上。“我现在除了喂奶,什么都不需要做。晚上孩子哭的时候,他会第一个过去。”
在琳琳的老家福建莆田,年轻人的婚恋观与其他地方的95后相比更加传统。
在琳琳眼里,莆田过年的节目就是相亲。女生会先泡好茶,接待即将上门相亲的男方家庭和媒婆。如果男女双方看对眼,就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约会几次就可以谈婚论嫁;如果没对眼就继续相亲。“记得住我家对面的一个女生,一天内有十几个男方家庭上门相亲,她一天泡了十几桌茶。”琳琳说。
莆田人的婚恋顺序与现代社会大部分地区不同,很多人都是先结婚后培养感情。林琳说:“我大哥从相亲到结婚才10天时间,结婚跟菜市场买菜一样,讲完(礼金的)价就可以了。”
在莆田土生土长的琳琳对这一切习以为常,甚至并没有很抗拒,当初也是恋爱没多久双方父母就见面谈礼金了,她“循规蹈矩”地走在“先订婚、怀孕、再领证结婚”的路上。
但与莆田其他女生相比,琳琳是幸运的,她有开明的父母,拥有恋爱的自由。五年前,曾有一户人家上门提亲,并给出500万彩礼,前提是要当时正在韩国留学的琳琳留在家里相夫教子。琳琳通过家人拒绝了对方,甚至没见那个男生一面。
五年后琳琳结婚了,虽然彩礼只有20万,但她觉得彩礼多少没什么关系。“对方是我喜欢的人,还是我‘好兄弟’,能照顾孩子,也能陪我打游戏,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