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信建投(601066.SH)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158.59亿元,同比增长6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91亿元,同比增长96.11%。
10月19日,中国证监会出具《关于核准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主要股东的批复》,核准北京金控集团作为中信建投主要股东的股东资格。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北京金控集团将直接持有中信建投26.84亿股A股股份,占中信建投总股本的35.11%,成为中信建投第一大股东。
“这是为了落实责任主体,在地方国资委下设资产管理类公司,将原来隶属于北京国资委国管中心的资产管理职能转移到一家具体的控股企业。这样做能够有效实现政企分开。实际上划转股份是在3月份进行,所以,当下大股东变更,应该属于正常走程序的过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10月23日向时代财经表示。
10月23日,时代财经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中信建投,截止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中信建投喜迎大股东
“北京金控是一家企业,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是国资委股权的代持机构。国企改革的总原则中有一点就是政企分开。尤其是此类有一定控制权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企业。隔离政企的主要手法就是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来进行市场化管理。”盘和林向时代财经表示。
根据《收购报告书》,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北京市国资委决定将北京国管中心持有的中信建投35.11%的股份无偿划转至北京金控集团。本次无偿划转有助于北京金控集团进一步落实做强做优首都金融产业的战略部署,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本实力、构建完整的金融业态。
随着北京金控集团有序推进各项业务布局和发展,北京金控集团未来将协同各类优势金融资源,推进持股金融机构间统一的数据联通使用、客户资源管理和风险防控,推动金融业务交叉创新,充分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
同时,北京金控集团将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构筑北京金融产业新的竞争优势,助力首都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业扩大开放和现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保障。
此次收购的一个大背景是,中国的金融监管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9月13日,国务院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准入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金控办法》)两大重磅文件,将金控公司纳入公开透明的监管范畴。
“金控公司旗下至少有两家及以上的金融机构,在市场因素驱动下,机构间的业务协同性是必然的;而金控准入办法的施行,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建立风险隔离机制,从制度上隔离实业板块与金融板块,有利于金控公司持续健康发展,防范风险交叉传染。”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向时代财经表示。
在金融市场,金控公司也被称为“将所有金融业务都纳入监管”态度之下的最后一块“真空地带”。“金控公司旗下金融牌照众多,业务种类多,股权结构复杂、关联交易风险高。而且金融公司往往规模大,牵涉广,一旦发生风险,造成的影响也是交叉和连锁性的。特别是非金融企业形成的金控集团,比如明天系、海航系等都具有此类性质。”于百程表示。
按照计划,本次出台的金控监管办法将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符合条件的金控公司即可申请许可证,央行将在6个月之内做出批复。一切顺利的话,在明年上半年就将有金控公司正式获批。后续,央行还会进一步制定对金控公司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实施细则,办法也给与12个月的过渡期。
“接下来能看到,不符合要求的金控公司将进行股权整合,业务剥离和整改,直到达标获取许可,部分难以持续经营的,严重危害金融秩序的金控公司将依法退出。”于百程表示。
两中信合并彻底凉了
今年4月,有消息称,中信证券母公司中信集团将作为主收购方,从中央汇金手中购买中信建投的股份,从而成为其最大股东,相关细节仍在敲定中,但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内部均同意了这项合并计划。此后,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双双发布公告称,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合并还有很多人关注,但实际上合并可能性不大。实际上中信建投是当年华夏证券,2004年中信证券和建投因为证券业不景气而收购了华夏证券成为中信建投,后来监管层要求一家企业只能控股一家券商,于是中信证券就出售股权降低持股权重,现如今中信证券只持有5%的股权,而中央汇金和北京金控才是持股大户。”盘和林向时代财经析。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中信证券与中国建银联合收购了处在经营困境中的华夏证券,更名为中信建投,前者持股比例60%。后来,在“一参一控”政策的作用下,2010年末,中信证券将所持大部分股份转让给北京国管中心,中国建银将所持股份划转给中央汇金。
2008年,中信建投与中信集团首次签署《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签约有效期为两年。2010年以来,双方关于商标使用事项已续签4次,每次续签合同的许可期限均为3年,最近一次商标使用签约为2019年,有效期为两年,至2021年4月份终止。
“虽然中信建投名字被保留下来了,但是如今中信证券如果想要再次合并中信建投,则需要通过受让国资持股。作为两个分开的上市主体,成为公众公司,这种合并的难度可想而知。”盘和林表示。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次中信建投的大股东变更,中信证券并购中信建投成功的可能性也并不被市场分析人士看好。当下,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经营状况良好,二者都是已上市公司,市值均在3200亿以上,列券商板块的前二位,谁会愿意委身于他人?
“搞一家庞大的头部券商有没有意义?这也是个问题。”盘和林表示。
根据最新收盘价计算,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已属于市值最高的两家券商,总市值分别为3560亿元以及3007亿元,若合并,总市值将达到6567亿人民币,成为遥遥领先的内资券商“巨无霸”。
如今,随着中信建投大股东变更完成,一切尘埃落定,“两中信合并”已经彻底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