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视市场调整的资金面因素

2020-09-26 12:19:01来源:证券时报

虽然9月份已经过去了大半,但迄今股市并没有走出大家所向往的“金九”行情,大盘的持续偏弱势调整,也在不少看好后市的投资者心头投下了阴影。股市出现这样的态势,固然让人失望,其中必然有诸多原因,而来自资金面的因素是很值得大家关注的。

人们都很清楚,今年年初股市的明显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资金面的相对宽松有关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了应对其所造成的冲击,金融系统加大了资金投放的力度,市场利率也随即明显下调。那时,作为无风险利率标志的十年期国债,利率曾经较长时间低于3%,而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货币市场基金,此刻的年化收益率甚至低于2%。固收市场利率的下降,成为驱使民间资金流向权益市场的一个重要推手。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股市出现了一波资金推动型行情,其标志之一就是成交金额快速放大,并且持续维持在每天万亿元以上的水平。

不过,这种局面到了今年下半年,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在7月份央行下调了商业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此举也被不少投资者视为银根将进一步放松的信号。但实际情况则是央行这样做是为了减轻商业银行的利息负担,并无意在资金面上“放水”。而随着实体经济的加速恢复,来自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而货币供应则基本保持稳定。这样一来,市场资金面开始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十年期国债利率回升到了3.2%一线,货币市场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又回到了2.5%以上。

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时下的资金供应不算紧张,综合利率也比那个时候要低。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今年年初那段时间相比,资金面就不算那么宽松了。这种状况,自然也会在资本市场得到反映。以沪深两市成交金额来看,就是回到了日均7000亿元一线。

在资金面有所收紧的同时,股票供应却是在不断提速,自7月份起,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从市场化配置资源、提高发行效率以及更好满足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等方面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只是,在短时期内扩容过快的话,难免导致市场供需的失衡。这种失衡,不一定表现为一级市场股票发不出去,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二级市场活跃资金减少、股票交易重心下移上。

在8月份创业板也实施了注册制改革,科创板与创业板均开足马力发行新股时,很多人开始关注一级市场的承受能力。于是大盘的调整也就随之而来。如此一来,9月份股市行情走弱,也就变得难以避免了。

证券市场上,资金供应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供应过多,导致流动性泛滥,对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没有什么好处。而如果供应不足,特别是又遇到需求比较大的情况,这就很可能会引发市场下跌。因此,以股票与资金双向扩容的方式维持供求平衡,就是一门大学问。

人们看到,近期央行在坚持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尽力满足社会对资金的实际需求,社会融资规模也再度出现了回升。而在资本市场上,加大对外开放,吸引合格外资入市等一直在积极地推进,另外还大力度地组建各类基金,推动机构投资者入市。所有这些措施,在提振投资者信心、缓解资金压力,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进一步说,由于流动性宽裕而导致的股市行情,虽然爆发力比较强,但同时又是缺乏坚实的基础。真正能够推动股市平稳上行的,还是公司的业绩。下半年来,中国经济复苏,企业经营情况改善,这就为展开业绩推动型行情打下了基础。客观上,在近期市场的调整中,人们也见到了这样的端倪。

因此,在当前条件下,资金面对股市的影响虽然存在,但是当业绩推动型行情展开以后,资金供应方面的问题就会淡化,因为会有更多的价值投资者基于长期投资的理念入市。更何况现在的资金面相对于常态水平并不紧张,只要行情平稳运行,公司业绩逐季好转,那么股市就有望从偏弱势的整理中摆脱出来,进入到温和上升的轨道之中。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