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守为民初心、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
为落实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开设专栏,以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为牵引,促进机构互学互鉴,加速推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本期,专栏与大家分享“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信贷服务”案例。
案例概述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并取得显著成效,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界限清晰,渔排养殖设施价值有据可查,海域滩涂养殖证有序发放,海域使用权、渔排等生产要素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工作“有规可依”。福建工行同时借助宁德市获批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大好契机,聚焦宁德市特色产业,创新推出线下版“渔排养殖贷”。从宁德蕉城区成功复制至福鼎、霞浦、福安沿海地区,实现了区域的复制推广。
武夷山天心岩茶村地处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核心部位,是武夷岩茶的主产地。从2020年初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普遍性的小微企业经营周转遇到了暂时性困难,融资成为茶农、茶企面临的难题。
但是,渔排、岩茶等涉农场景融资均存在偏远地区背景调查存在障碍、融资授信缺乏有效数据支撑、贷后风险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涉农企业无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为解决涉农信贷融资问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福建工行推出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涉农信贷”贷款融资服务。
本应用由小微企业或农户通过工行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平台提出融资申请,工行运用大数据及卫星遥感等技术,通过高频获取渔业、农业作物经营种植面积、智能识别作物类型、长势等数据,然后再融合农户身份、金融资产、土地证、历史农作物出售证明、政府相关农作物生产数据等多维度大数据分析进行综合授信评估,为农户提供相应额度的贷款金额和合理的还款周期,为涉农小微客户提供智能在线信用融资服务。在应用创新方面,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的图像识别,实时掌握作物品类、种植养殖面积、长势情况等信息,降低涉农数据现场采集成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多维风险评价模型,基于农业生产经营数据、银行历史交易数据对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持续开展信用风险评估和授信额度测算,有效提升银行涉农信贷风控水平。在风险防控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图灵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对多维风险评价模型进行灰度测试,及时识别发现可能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或智能算法缺陷并及时进行优化完善。
本应用由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独立进行研发与运维,此外无其他第三方机构参与。
拟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
涉农信贷准入缺乏客观数据支撑、贷后管理成本高,涉农企业无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
典型做法与经验
1.在数据融合方面,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实时获取作物全成长周期信息,丰富“三农”客户融资风险评估维度。
2.在提高业务效率方面,在线自动化采集有关风险评估数据,并通过算法模型开展实时校验分析,优化授信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3.在风险控制方面,利用大数据风控模型贷前准确评估授信额度、贷中实时监测作物长势,持续识别潜在风险并动态调整授信额度,有效提升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应用成效与亮点
截至2021年12月末,工商银行已为宁德市158个渔业养殖户提供“渔排养殖贷”融资服务,涉及金额1.7亿元。卫星遥感技术的使用将明显提升工商银行在涉农领域的授信审批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在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效果将更显著。
本文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