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2月17日电 题:1月PPI和CPI回落,通胀温和可控
作者 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冯柏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员
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前值上涨1.5%;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1%,前值上涨10.3%。
CPI方面,1月环比由上月的下降0.3%转为上涨0.4%,同比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至0.9%。(1)从环比上看,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的下降0.6%转为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26个百分点。其中,涨幅较大的是鲜果、水产品、鲜菜价格,分别环比上涨7.2%、4.1%和3.1%。非食品价格基本稳定,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其中,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油类燃料价格涨幅较大。(2)从同比上看,受2021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食品价格下降3.8%,降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是导致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由于2021年涨幅较大,叠加节前猪肉供应充足,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1.6%。非食品价格中,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交通通信CPI同比上涨5.2%,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CPI上涨20.2%。
PPI方面,1月环比下降0.2%,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同比上涨9.1%,涨幅回落1.2个百分点。(1)从PPI上涨原因上看,翘尾因素对1月同比涨幅形成贡献,但新涨价因素是负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介绍,1月9.1%的P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约9.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0.2个百分点。一方面,由于2021年1月PPI涨幅由负转正,此后逐渐高企,基数效应随之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措施起到积极效果,大宗商品价格趋稳。(2)从结构上看,生产资料PPI和生活资料PPI同比涨幅均回落,同比涨幅分别为11.8%和0.8%,分别较上月回落1.6个和0.2个百分点。
整体上看,1月CPI和PPI涨幅回落趋势略快于预期,由于PPI涨幅回落幅度大于CPI,二者之间剪刀差进一步收窄0.6个百分点至8.2%。目前而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仍然较大,虽然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2021年的较快上涨之后逐渐企稳,但2022年初以来,玻璃、动力煤、螺纹钢等价格涨幅仍然较为明显。特别是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冲高,重回90美元/桶之上。主要经济体通胀“高烧不退”,美国1月CPI同比上涨7.5%,创1982年2月以来的新高,剔除了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6%,为1982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迫于高通胀压力,美联储可能会较大力度收缩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会在一定程度给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中国加大了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减弱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效果比较明显。下一阶段,受高基数影响,PPI涨幅预计进一步回落,食品价格仍然是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粮食连年丰收,猪肉价格短期不易回升,预计国内通胀水平整体可控,尚不对货币政策构成较大掣肘。宏观政策要从自身的经济增长、就业、通胀等情况出发,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大力提振内需,尽快扭转预期,积极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