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宏观大菲,作者:王静文
休假归来之后的首次国常会,总理要求抓好政策落实,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
所谓的经济运行新情况,即7月中下旬以来集中出现的“多地发生极端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多省多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这些情况确实对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干扰。从统计局发布的7月宏观数据来看,几乎所有指标都出现了超预期下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是出现了极为罕见的环比负增长。
近10年来,社零仅出现过3次环比负增长,分别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和2021年7月,这三个时段分别对应的是疫情突发、就地过年和德尔塔扩散。
疫情防控重新收紧对消费和服务业生产产生了较大冲击,洪涝灾害对于基建、房地产和工业生产造成明显扰动,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对中下游企业的拖累,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对进出口和资本流动的影响,当前经济运行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
此次国常会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部署,要求有效应对新挑战,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扎实做好遏制疫情和防汛救灾、恢复重建工作。这是当务之急。
针对疫情防控,会议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责任和措施,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特别要守住关键环节的关口。
考虑到我国医疗体系尚不健全、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均衡,当前还应着力做好疫情防控,尽量控制疫情传染人数,避免产生医疗挤兑现象。这也是我国应对上一轮疫情的成功经验。
针对防汛救灾,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洪涝等灾害预警和抢险应对。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受灾地区加快恢复重建。抓紧抓好秋粮补种改种、水毁农田和设施修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完善等。
二是突出做好保就业工作。
会议要求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众就业帮扶,通过稳定就业保障群众收入和生活。
就业问题是国务院的最大关切。此次国常会的第二项议题,就是审议通过“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
7月份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5.1%,低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但值得警惕的是,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已经升至16.2%,仅低于去年7月和8月的16.8%,为历史次高水平。此外,教培行业的再就业问题也值得关注。
三是着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会议要求落实好既定的减税降费举措,遏制乱收费。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好降准资金等,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稳企业是保就业的前提,中小微企业又是创造就业的主体,目前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挤压,需要进一步做好纾困解难工作。此前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救助措施,此次会议要求做好落实工作,加强金融服务。
四是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会议要求完善并落实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应对方案,合理增加国内生产,科学组织储备投放,强化重点商品市场联动监管。持续实施生活物资保障机制,保证市场供应充裕。
7月份以来,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小幅下降,但国外输入型因素和国内季节性因素继续发挥作用,突出表现为原油产业链和煤炭价格上涨,所以国常会要求完善并落实应对方案。此前的政治局会议也要求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五是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北方地区要提前做好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工作。
此外,会议还要求“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以更有效的开放举措稳定外贸外资,加强政策协调和解读,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总的来说,此次会议显示出政策重心继续向稳增长倾斜,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经成为下半年稳增长和跨周期调节的主要抓手。
不过,财政部6月底专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要求“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地方政府能否找到足够多、足够好的项目,将决定着专项债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