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高隆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期的声明有些突然,声明增加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特定信息披露的新要求,让中企美国IPO上市蒙上迷雾。
8月1日,针对SEC的声明,中国证监会及时作出回应。
证监会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美两国资本市场作为全球重要的市场,相互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相互参与对方市场,加强监管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发言人同时称,一直以来,对企业选择上市地持开放态度,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选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不管在哪里上市,都应当符合上市地、运营地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当前,中国主管部门对有关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目的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上述发言人的表述涵盖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双方需要加强监管合作;二是中国企业上市地选择是自由的,境外上市政策一如既往。
在分析第一个观点时,我们先看一下SEC的声明。
当地时间7月30日,SEC主席詹斯勒发表声明,鉴于中国市场最近的事态发展以及中国公司VIE结构的整体风险,要求增加特定的信息披露。包括发行人必须明确区分空壳公司与中国运营公司;解释运营公司的财务表现等是否会受中国政府监管影响;同时披露VIE与发行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新要求重点针对的是通过VIE方式上市的中国企业。VIE方式俗称为“新浪模式”,是海外离岸空壳公司和国内运营公司通过一系列合同获得实际经营和财务收益而实现在境外上市的模式。这一模式成为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的主流。
SEC的声明无疑是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甚至被市场解读为禁止中资企业美国上市,这是片面的。
詹斯勒声明的背景是,近期国内对教育行业及平台经济的监管加强带来的一系列中概股回调的突发影响,包括滴滴上市之后的“变脸”表现。
7月下旬,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等相关监管政策。
这一政策,被称为“史上最严教育培训新政”。
7月23日,中概股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概念股大跌。此后港股教育概念股等也大幅度回调。同时,市场担忧政策负面预期向其他行业扩散,进而引发外资是否会系统性撤离中国股票的担忧,中概股在7月下旬出现连续重挫,霍特中概股指数7月以来跌幅已超20%。
这是市场层面的反应。而深层次的因素是,中国政府对中概股监管的加强。
7月6日,中办、国办应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意见强调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加强中概股监管,以及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律域外适用制度。当中特别指出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
这和去年以来对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对中概股加强监管,核心是对信息安全的监管。
不过对于美国监管机构而言,中概股赴美上市往往提供较为完整的行业数据、用户信息等等相关数据,而随着中国对信息安全数据的加强监管,中概股境外上市首先必须遵守国内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这和美方的规定有时会相冲突。
所以SEC会提出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而中国强调双方应当加强监管合作。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资本市场部分强调,“要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说的正是上述题中之义。
证监会发言人的第二个观点,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一如既往,企业境外上市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
上述教培新政,一度使得市场担心,未来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的政策或存在变数,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或放缓。
8月1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会不断加大。下一步,将继续推出更多务实的开放举措,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也两度撰文称,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依然坚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依然稳固。中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资发展。这种开放态度不会改变。
7月29日,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在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杭州峰会上表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不可阻挡的,虽然有一定的回流(回A股上市),但是长期来说,它是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的过程。
高西庆称,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能够收购沃尔沃,收购各种高端的机器人、AI、汽车、芯片、基因企业等,这和中国企业逐渐出去熟悉外国的资本市场,熟悉境外的法律机制是直接相关的,所以这方面有着巨大进步。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分别有23家、37家、32家和34家;募资额分别为36.85亿美元、88.18亿美元、34.4亿美元和122.6亿美元。除了2019年受中美关系紧张影响回落之外,2020年新冠疫情也没有阻止中概股赴美上市步伐。
另外,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自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取消了外资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行业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独资金融机构陆续通过审批。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上市公司的高质量,也体现在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良性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