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15号文与降准,突破传统思维赚钱的时候到了!

2021-07-12 18:21:50来源:格隆汇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招商固收尹睿哲,作者:李豫泽 尹睿哲

摘要

降准之后,信用债涨不太动?一方面,国常会无征兆预告降准后,信用市场仅“暴涨”一天时间。另一方面,成交低于估值15bp以内的总笔数占全体信用债交易比例亦表现平平,未超过今年3月上旬的高点。热度不持久的问题出在哪里?三个原因。

第一,绝对收益率已经非常低,买不下手。信用债性价比早在上半年就已经偏低。一方面,上半年利率债虽然在不知不觉间走出“慢牛”,可把握这一趋势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较高,而票息资产的确定性成为众多投资者配置的重点。另一方面,永煤事件的发生,触发市场偏好的急剧扭转。城投债被市场广泛追逐之后,上半年一度促成“资产荒”;而产业债内部分化严重,央企短债估值被压在非常之低的位置,周期债却乏人问津。所以,一致预期的追捧下,要在3.7%以上找资产就有点难了。

第二,上半年城投债的操作十分极致,当前空间受限,体现在两点:1)5月委外资金进入信用市场后,不少机构采取城投债加久期的策略增厚收益,江苏和广东等地城投债交易期限多出现拉长。事实上,对不少公募机构而言,城投债配置期限存在“天花板”,主要目的是控制持仓净值波动率。尽管6月市场预期曾短暂变化,但“缺资产逻辑”的交易主线并未显著消退,降久期的行为并不常见。降准被提及后,交易期限有再次拉长的迹象,可幅度却难以企及前期。2)拉长久期能够博弈的收益率空间非常有限,比较典型的体现在江苏、广东、上海、福建。其中,江苏地区城投债成交期限拉长,平均成交收益率反而较6月少了10bp。

第三,“在车上”的机构,多不愿意卖资产。一是从3月以来前7个交易日非金融债成交笔数来看,7月数量明显低于3月和5月。二是从1年至3年城投债成交占比来看,7月该数据降至49%,低于此前。为了便于佐证,再用信用市场换手率进行观察,其表结论与成交笔数一致。

市场约束下,会否倒逼增配风格趋于激进化?对风险的回避还在持续!首先,天津地区认可度依旧存在分歧。尽管7月以来,天津区域信用债折价抛盘笔数有所减少(占比13%,低于6月30%),但渤海国资、天士力及天津港等折价抛盘幅度反而在扩张。其次,煤炭债成交恢复有限,交易期限反而在缩短。相较于6月下旬,7月以来煤炭债整体成交趋于寡淡,平均交易期限缩短至1.5年。

综上所述,“资产荒”之后又碰到降准,信用债本可以打开“新天地”——进一步下沉资质,但目前来看,投资者对风险的忌惮似乎没有消散,天津地区债券折价抛售依旧、煤炭债越买越寡淡……这一切与当下的政策环境(城投融资收紧的趋势)、信用风险(产业债受冲击的后遗症)顾虑等有关。

短期来看,资金宽松的当前,利率债收益率有望继续向下突破,信用债也将跟随,信用利差压缩可期。不过,由于此前各类策略演绎至较为极致的状态,相比下沉资质,我们建议采用加杠杆增配偏长城投债(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拉长至少1个季度期限),这一建议源自于三个原因,一是单纯拉久期的收益空间有限,加杠杆可提高收益上限,二是非标到期将促使存量资金配置转向标债,城投债是首选资产,这同时会促使偏长城投债流动性的改善,三是城投债下半年上量或延续放缓的格局,目前拉长增配期限亦是防范资产荒的出现。

风险提示:流动性收紧,城投债融资趋严,数据统计出现遗漏

正文

降准猝不及防,利率债“起舞”,信用债呢?周三晚,国常会提及降准,原因是“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周五降准超预期落地,伴随读数不错的社融,投资者惊喜与惊讶同时上演。突如其来的利好,一边令投资者讶异此刻宽松的原因,一边是债市做多情绪的宣泄,21附息国债09收盘利率已经探至2.98%。利率债僵局打破,给逼仄的信用利差创造新的压缩空间。7月8日信用市场88%成交都以低估值形式实现,且幅度集中在5bp到15bp之间,净值化考核的账户能够如此激进增持,实属罕见。奇怪的是,这一热度并未维持,颇有点涨势“一步到位”的意思。问题在于,降准已出,信用市场如何反应?如果涨不动,原有又是什么?市场对高收益资产的态度会否好转?

降准之后,信用债涨不太动?

低估值成交有点乏力。国常会无征兆预告降准后,信用市场仅“暴涨”一天时间,随后则恢复到正常围绕估值5bp附近交易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从较长的时间维度来观察,成交低于估值15bp以内的总笔数占全体信用债交易比例亦表现平平,城投债与产业债对应指标均未超过今年3月上旬的高点。

经验中,资金宽松的氛围往往会推动票息资产加杠杆操作,这有望推动低估值增配。并且,如果踏空长端利率债行情,接下来会通过转配信用债追赶收益,这也会巩固信用债配置的热度。热度不持久的问题出在哪里?三个原因。

第一,绝对收益率已经非常低,买不下手。今年债市行情与信用环境不似过往,信用债性价比早在上半年就已经偏低。一方面,上半年利率债虽然在不知不觉间走出“慢牛”,可把握这一趋势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较高,而票息资产的确定性成为众多投资者配置的重点。另一方面,永煤事件的发生,触发市场偏好的急剧扭转。城投债被市场广泛追逐之后,上半年一度促成“资产荒”;而产业债内部分化严重,央企短债估值被压在非常之低的位置,周期债却乏人问津。

所以,一致预期的追捧下,要在3.7%以上找资产就有点难了。从不同券种各期限成交收益率来看,其与同期限国开的利差范围大致在40bp至60bp之间,这说明如果低于估值收益率15bp去拿券,扣除资金利率和税收等(假设15bp),能够获取的价差可能多在10bp至30bp之间,偏薄的收益实则很难抵御波动。

从不同券种各个等级(隐含评级)成交收益率来看,可以得到相近的结论。不过,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账户来说,如果现在去博弈AA产业债,或许还有不错的收益,可这对负债端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第二,上半年城投债的操作十分极致,当前空间受限,体现在以下两点:

1)成交活跃的省份,配置期限或逼近顶部。5月委外资金进入信用市场后,不少机构采取城投债加久期的策略增厚收益,江苏和广东等地城投债交易期限多出现拉长。事实上,对不少公募机构而言,城投债配置期限存在“天花板”(2年至2.5年附近是较为常见的限制),主要目的是控制持仓净值波动率。尽管6月市场预期曾短暂变化,但“缺资产逻辑”的交易主线并未显著消退,降久期的行为并不常见。降准被提及后,交易期限有再次拉长的迹象,可幅度却难以企及前期。

2)拉长久期能够博弈的收益率空间非常有限,比较典型的体现在江苏、广东、上海、福建。其中,江苏地区城投债成交期限拉长,平均成交收益率反而较6月少了10bp。

此外,进一步观察成交活跃的地区不同层级城投债配置,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当前江苏、上海和江西区县级城投债成交期限均已突破2.4年,且较6月有所增长。事实上,对于区县级城投债的配置,2.3年附近或是多数机构设置的顶部,如今突破上限换取不多的收益,进一步正说明可以继续增厚收益的空间有限。

第三,“在车上”的机构,都不愿意卖资产。可以继续博弈的手段受限,又继续看好后市,对应的是“落袋为安”的意愿不高,加之票息资产供给缩量的强化,债市优质ofr正在减少。一是从3月以来前7个交易日非金融债成交笔数来看,7月数量明显低于3月和5月。二是从1年至3年城投债成交占比来看,7月该数据降至49%,低于此前。

为了便于佐证,再用信用市场换手率进行观察(如果成交笔数下降,但成交规模较大,即换手率较高,同样可以说明市场ofr不少),其表现与成交笔数一致,7月以来换手率状态处于边际回落的状态。

所以,二级买不到资产,只能在一级拿量,这很好解释近期新券市场的暖意。一是新债发行平均票面均有回落,同时与认购下限的差距持续收窄(即个券最终发行票面整体偏低)。

二是城投新券上市首日估值收益率与票面利率的差距收窄至3月以来新低,这与发行利率与认购下限差距收窄的含义一致。

小结来看,利率债跳涨对信用债的联动似乎不如以前明显,原因有三点:1)历经“资产荒”后,信用债绝对收益率整体偏低,抑制低估值增配,2)前期下沉与久期策略用到极致,进一步提高风险偏好的收获有限,3)优质ofr减少,买不到量。换句话说,信用债涨不动是因为前期“抢跑”,且量不足。那么,市场约束下,会否倒逼增配风格趋于激进化?

对风险的回避还在持续!

首先,天津地区认可度依旧存在分歧。尽管7月以来,天津区域信用债折价抛盘笔数有所减少(占比13%,低于6月30%),但渤海国资、天士力及天津港等折价抛盘幅度反而在扩张。

其次,煤炭债成交恢复有限,交易期限反而在缩短。相较于6月下旬,7月以来煤炭债整体成交趋于寡淡,平均交易期限缩短至1.5年。实际上,如果偏好有所改善,采用煤炭债拉久期的策略或许会更为普遍。事实恰好相反,足以见得优质煤炭债利差保护不足后,投资者顾虑渐起。

综上所述,“资产荒”之后又碰到降准,信用债本可以打开“新天地”——进一步下沉资质,但目前来看,投资者对风险的忌惮似乎没有消散,天津地区债券折价抛售依旧、煤炭债越买越寡淡……这一切与当下的政策环境(城投融资收紧的趋势)、信用风险(产业债受冲击的后遗症)顾虑等有关。

短期来看,资金宽松的当前,利率债收益率有望继续向下突破,信用债也将跟随,信用利差压缩可期。不过,由于此前各类策略演绎至较为极致的状态,相比下沉资质,我们建议采用加杠杆增配偏长城投债(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拉长至少1个季度期限),这一建议源自于三个原因,一是单纯拉久期的收益空间有限,加杠杆可提高收益上限,二是非标到期将促使存量资金配置转向标债,城投债是首选资产,这同时会促使偏长城投债流动性的改善,三是城投债下半年上量或延续放缓的格局,目前拉长增配期限亦是防范资产荒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