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静远/文
日前,第四批全国药品集采展开,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也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集中带量采购及医保目录准入广泛深入的影响着医药行业,重塑院内院外市场及线上渠道。更多药企开始主动拥抱院外市场,探索院外销售渠道的更多合作可能。但院内外药价倒挂的现状“同药不同价”,也让处方外流受到冲击。
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电商平台凭借流量和资本的显著优势,强势扩张“抢占市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携资带量”进入医药电商市场,较早入局医药电商的叮当快药更打出“药企联盟”,药品议价能力显眼,不仅如此,苏宁易购等互联网平台也瞄准医药市场,在近日提出预计“尝鲜线上医疗,筹建线下连锁药房”。
近期有数据显示,2019年零售药店35.3%的门店销售额增长5%以上,而44%的门店销售额下滑5%以上。月营业额为5万以下的小型门店超6成出现显著的负增长。受到院内外市场及线上渠道变化影响,资本对连锁药房企业的热度也有些许“散去”的迹象。公开消息显示,二级市场上几只连锁药房股票遭机构“清仓”式减持,为近三年最低点。
对于市场机遇的捕捉和医药电商的竞争,院外药房原本放缓的扩张步伐再度开始加快,一心堂、老百姓接连不断发布“合作”消息,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意图明显。从公开声明反对互联网医药到加速合作探索互联网+,连锁药房不得不正视现实加速变革。
院外药房增量难增利
日前,第四批全国药品集采已于启动,参与此轮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2%,最高降幅达96%,更为关键的是,药品价格降幅延续以往。与此同时,2020版医保目录也正式发布,并将在3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是启用。通过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共119种药品被新增进入目录,另有29种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目录。
不得不说,集中带量采购及医保目录准入广泛深入的影响着医药行业,院内、外市场及线上渠道正在悄然发生联动“位移”。药企相关品种能否入院,是否进院在主客观环境平衡下,一大波产品安全落地,亦有更多产品流出院内转向院外市场。
而随着国家政策变化,其院外市场更是药企的兵家必争之地,实体药店及线上渠道成为承接流出药品的广阔市场,不仅如此,集采、医保常态化背景下,更多药企开始主动拥抱院外市场,探索院外销售渠道的更多合作可能。
其中,众多知名药企将视线投向零售药店,辉瑞、默沙东、罗氏等跨国药企都加大了零售药店的市场投入,默沙东甚至成立了专门的零售药店开发团队。
西安杨森的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由于定点药店购药可报销,门店多且更容易触达患者,零售渠道拥有巨大的优势,可以通过创新增值服务,助力患者全病程管理。
“慢慢失去医院市场的药品品牌需要有创新经营策略,零售渠道很可能会成为原研药产品继续保留产品价值的方式之一。两证合一、简化流程,医保定点资质放开,医保统筹试点放开,处方外流都将长期利好零售市场的销售增长。”武田制药方面也曾公开说道。
但是,药企只是将中标药品以低价供应给医院,医保部门对零售渠道的供货价格并没有干预。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增收不增利已然成为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财经网产经分析指出,特别是在院内外药价倒挂的现状下,医院、药店出现“同药不同价”,处方外流受到冲击,医院方面中标药大幅降价背后,零售企业不得不承受原本外流的处方又倒流回医院的压力。院内零加成及门诊统筹报销也导致部分老年人口流失,病人去院外购买更昂贵药品的意愿较低。
据兴业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零售药店35.3%的门店销售额增长5%以上,而44%的门店销售额下滑5%以上。月营业额为5万以下的小型门店超6成出现显著的负增长。即便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从2010年7084亿元增长至2019年23667亿元,但按照2019年各终端的销售情况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依然是大头,占比76.63%。
受此影响,资本对连锁药房企业的热度也有些许“散去”的迹象。公开消息显示,二级市场上几只连锁药房股票遭机构“清仓”式减持,为近三年最低点。
医药电商强势来袭“抢夺”市场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此次疫情期间,政策对于互联网诊疗及线上药品销售的极大推动,线上渠道愈发受到医药企业重视。《2019年度中国医药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服务热度上涨,预计2020年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将逼近2000亿元大关,达1876.4亿元,增长94.58%。
互联网电商平台凭借流量和资本的显著优势强势扩张“抢占市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携资带量”冲入医药电商市场。据阿里健康公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1财年上半年,阿里健康在医药自营业务和医药电商平台的收入分别为60.36亿元、9.25亿元,合计69.61亿元。2020年上市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京东健康上市招股书公布,2019年京东健康实现总收入108亿元。其中,零售药房收入占到京东健康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占其总收入的87.0%。
较早入局的叮当快药更提出“药企联盟”,药品议价能力显眼。叮当快药方面告诉财经网产经,公司打造了“FSC”药企联盟,强化供应端的优势,扩充药品品类,以“药厂直供”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从商品端提升竞争力。相关人士告诉财经网产经,在部分常用药产品上,公司甚至“亏本”补贴,提高平台上药品的竞争能力。
不仅如此,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也瞄准医药市场,在近日提出预计“筹建线下连锁药房”。财经网产经注意到,有投资者向苏宁易购提问会否布局医药电商业务,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线上自营板块涵盖了家用医疗器械、保健食品、滋补养生食品、消费医疗等行业,线下正在筹建连锁药店,负责线上线下的药品经营,首家店计划于近期开业。
益普生中国总经理陈家麟曾在接受财经网产经采访时谈到,益普生将同时布局零售和电商双渠道,面对新型业态的出现,企业希望与医生携手通过电子平台更好的管理很多患者,在电子平台让患者得到更多的服务和益处,特别是对于慢病、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有更深的影响。
“公司提倡全渠道布局,多渠道联合才能保证产品适应不同场景下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提高产品可及性”,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也曾对财经网产经提到。在他看来,当前线上业务的增速远快于线下,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消费行为和习惯的改变,药品销售在线上渠道将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尤其对于低动销率但是高关注度的药品,将线上需求汇聚起来,有少数药房集中供应,能够更好的提供效率。
互联网巨头们在医药电商上有"先天优势",无论是流量、渠道、效率、供应链产品丰富度都远胜于实体药店,同时借助疫情的推波助澜,市场消费者也越来越能够接受在线上买药的行为。
但赵衡也对财经网产经指出,医药电商对药店的冲击更多在于非药品,类似计生用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等,从未来的趋势来看,两者可以实现竞合的关系,线上可以更多作为线下的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药企在与互联网医疗合作中,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慢性病、肿瘤、心血管疾病、老年病等需要长期进行疾病管理的领域,为这些领域的患者提供相应的疾病管理服务。
近年来,辉瑞普强调整了自己的业务结构,重新划分为三个业务部门,分别是医院销售业务、零售业务和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直接向大中华区总裁汇报。而在其之前阿斯利康也发布互联网医疗项目,设立互联网医院战略项目小组。
传统药店欲拥抱互联网推动转型
对于市场机遇的捕捉和医药电商的强势竞争,院外药房原本放缓的扩张步伐也再度加快,一心堂、老百姓接连不断发布收购消息,扩大市场占有率意图明显。
2月5日,一心堂发布公告披露,其全资子公司山西一心堂拟以不超过3900万元收购百姓药业所持有29家门店资产。据梳理,近两年,一心堂扩张主要是以自建药店为主,但从其近来频频出手收购来看,一心堂在以“自建+并购”的形式加速扩张。据其发布的公告来看,在贵州、山西、四川市场已经开始发力。2020年11月25日,一心堂发布两个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四川一心堂收购宜宾老百姓及百心康等共17家门店。12 月25 日,贵州一心堂拟以不超过3800 万元收购贵州红瑞乐邦所持18 家门店资产及其存货。12月28日,山西一心堂与侯马市广生堂及其股东达成股权合作协议。
不止一心堂,老百姓大药房也在加快步伐通过收购扩大市场占有率。2020年12月21日,老百姓大药房发布公告称,老百姓大药房拟以自有资金收购其持有赤峰人川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近年来,老百姓大药房通过“自建+并购+加盟+联盟”四种方法迅速扩大,门店数量飞快增加。仅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老百姓大药房就进行了37次收并购,共耗资11.48亿元,控股了多家区域连锁药企。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连锁药房龙头企业对于互联网电商的态度在近年来悄然发生转变。受到互联网电商的影响,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等国内头部连锁药店纷纷布局医药电商。财经网产经注意到,一心堂与京东健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双方将在药房门店数字化升级、京东健康&一心堂联盟大药房、O2O、中药产业链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医药零售”新样板。
此前,老百姓大药房也与林芝腾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表示将利用腾讯自身优势,通过智慧零售、云计算、云服务等方面全面赋能老百姓大药房业务发展,助力“新零售”战略发展。同时,益丰药房2020年半年报也指出,受到行业政策、市场竞争加剧等的影响,益丰药房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中,一项应对措施就谈到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和业态延伸,尝试大健康药房新业态发展等举措,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