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27日讯(见习记者 王金瑞)监管近期强调中小银行、地区性的银行原则上只能在本地发展。“中小银行必须要有抗拒盲目做大诱惑的能力,扎根在当地,做小、做细、做实。”1月22日,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据肖远企介绍,2020年银保监会进一步明确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中小银行、地区性的银行必须要做到:一是在本地发展,不能够全国各地到处跑,原则上它只能够在本地发展。二是应该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以及个人金融服务,满足当地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三是做普惠金融,特别是要把一些薄弱的环节和领域填补起来。这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也是它们应该承担的使命。
业内专家认为,监管强调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坚持本地的经营,从长期来看,实际上是保护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助于中小银行进一步巩固发挥深耕地方的优势。
中小银行跨域发展隐藏风险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多次强调推进中小银行改革,要求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坚守市场定位。2017年,原银监会印发《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将“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网点”作为市场乱象的相关表现形式进行整治。2018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持续将“未经审批设立机构并展业”纳入违法违规范畴进行整治。2018年12月2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回归本源,坚守市场定位,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避免盲目扩张。
2019年1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差异化定位,确立与所在地域经济总量和产业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和经营重点,完善适合小法人和支农支小定位的公司治理机制,专注服务本地、服务县域、服务社区,专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切实做好融资成本管理,巩固好支农支小主力军的优势地位。
不久前,银保监会、央行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也进一步明确,中小银行要聚焦本地发展。其中提到“地方性法人商业银行要坚守发展定位,确保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存款业务,立足于服务已设立机构所在区域的客户。”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从理论上来讲,银行作为一家商业机构,跨区域发展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从之前城商行跨区域的案例来看,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业务方向出现了迷失。另外,地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困难以及短板还是比较多的,在支持地方经济以及地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方面,确实需要当地银行花大力去支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在2017年之前,部分中小银行借助金融同业、影子银行这种载体,实现跨区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点带偏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使其偏离了主业。
另一方面,跨地域的发展虽然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其实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由于中小银行往往缺乏异地管控的能力,那么在异地管控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跨区域发展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风险,反倒不利于中小银行的发展。
“在2017年之后,监管基本上对银行跨区域尤其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保持着一个相对比较严格的态势,实际上也表明了监管一个非常明显导向,要脱虚向实,回归本源,回归主业。”曾刚补充道。
扎根当地更利于中小银行发挥优势
业内多位专家认为,强调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实际上更有利于中小银行的发展。
在曾刚看来,监管要求中小银行要扎根当地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其实是件好事情。强调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坚持本地的经营,从长期来看,实际上是保护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助于中小银行进一步巩固发挥深耕地方的优势。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对区域性小银行而言,扎根当地就是其差异化所在,也是行业分化大环境下的生命力所在,如果不能认清现实、脚踏实地,一旦被互联网之下的全国性业务所吸引,很容易走上歧路,短期虚胖增长,但丧失了差异化和生命力。所以,要求中小银行扎根当地、聚焦小微,是中小银行破局成功的唯一出路,专注做好自己的事,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从监管角度来讲,曾刚建议应该给中小银行一些支持。既然要把中小银行限制在本地,那么这个市场盈利空间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监管引导中小银行聚焦本地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实际上也应该通过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去降低其运营成本,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或者提升中小银行在当地的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