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可能对10年前A股的一次暴跌还有点儿印象。
2009年11月24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上证指数突然急跌3.43%,当时创下三个月来最大跌幅。刚刚开板不久的创业板亦受重挫,股票大面积跌停。
导致市场急跌的是一则传言中国银行计划再融资约千亿元。市场担心在经历了信贷猛增、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提高之后,银行将面临着巨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在当时上市的四大国有银行中,中行资本充足率最低,只有11.63%。中行的再融资,会不会是银行股天量再融资的开始?市场对此有所担心。
2010年初,中行启动了名为“卓越”的再融资计划,包括400亿元A股可转债,以及600亿元A+H配股。
据称,当时中行融资方案前后修改40多遍。为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冲击,最后选择了对市场影响最小的可转债,配股也只从公开市场募集15亿元,大部分由控股股东认购。
最终,中行千亿再融资顺利完成,市场也得以平稳度过。回过头看,中行的这次再融资,为其他上市银行实施再融资赢得了时间窗口,也消解了市场恐慌情绪。
此后,大型上市银行向资本市场再融资,市场多予以平和反应。例如,2018年3月12日,农业银行抛出A股史上最大一笔再融资,拟定增180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次日,市场对此反应平静。
这种平和的背后,不仅是上市银行再融资过程中,特别注意避免引发市场恐慌情绪;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强,银行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的工具与渠道愈加多元,资本市场承载再融资的能力也在日益壮大,投资者对于银行股再融资的认识也愈发理性。
近些年,虽然银行一直存在资本金缺口,但在各种监管利好政策支持下,补充资本工具日益成熟和多元化,通过定增、配股、优先股、可转债进行再融资规模并不大。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从1991年到目前,上市银行再融资合计约1.82万亿元,占A股再融资规模的15%。
而银行补充资本融资最多的渠道已变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例如,今年,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量再次井喷,截至目前已超过万亿元。这些,都逐渐减轻了再融资对市场的压力。
在资本市场加持下,上市银行通过完善公司治理,降低经营风险,完成飞跃式发展,并将创造的利润积极回馈投资者。
数据显示,30年来,上市银行累计向投资者分红2.56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全部分红比例超过30%,成为A股中名副其实的“分红王”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