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达达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其中,第四季度总营收20.32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80%;2021年总营收为68.66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78%。
营收不断提速,同时,达达也迎来更大规模的亏损。财报显示,其第四季度净亏损5.78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5.34亿元;2021年净亏损24.71亿元,较2020年净亏损17.05亿元扩大44.93%。
获京东“输血”仍入不敷出
“吃”掉净利润的仍是高企成本,达达用于的销售、营销费用迅速扩大。财报显示,2021年总成本和费用进一步增长到96.02亿元,去年同期则为75.65亿元。其中,用于销售、营销的费用最为明显,增速达到约85%。达达就此指出,一是由于对京东到家消费者的激励增加,二则是公司业务增长。
达达营收迅猛的背后,走的依旧是牺牲利润换增长的路线。不过,如此策略开始“吃力”。梳理历年财报后发现,2019年至2020年,达达用于销售、营销的费用分别为18.49亿元、34.28亿元,增速分别为30.7%、85.42%;而对应年份分别新增活跃消费者1690万、2100万,增速分别为69.26%、50.85%,平均每个新用户的成本分别为109元、163元,获客效率下降、获客成本上升成为不争事实。
京东“输血”,被公认为是达达收支平衡乃至扭亏为盈的关键。如影随形的则是,达达愈发严重的“京东依赖症”也饱受市场质疑。
达达与京东的“亲密关系”涉及资本、业务等多方面。继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京东入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后,近日,京东又进一步宣布,将完成对达达的股份增持。交易完成后,京东将持有达达约52%股份,后续将合并财务报表。
达达与京东关系日益密切,对其依赖也在加深。从经营数据看,2020全年达达快送实现营业收入28.21亿元,营收占比41.08%;京东到家实现营业收入40.46亿元,营收占比58.92%。此前,2017年至2019年,达达分别有56.7%、49.1%、50.5%的收入来自京东到家,如今这一比例逼近6成,京东到家创造的营收全面赶超,成为达达的重要支撑。
图源:上市公司财报
京东增持对达达而言无疑是一次“及时雨”,能有效缓解资金危机。据其财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达达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及短期投资共计17.65亿元,较上年同期62.91亿元大幅减少。但问题也呼之欲出:依靠京东“输血”并非长久之计,学会独立行走更为重要。
面临“行业竞争+资本市场”双重考验
至少在当下,达达仍面临着来自行业竞争、资本市场的双重考验。
《2020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从“送外卖”到“送万物”,即时配送近年从快速增长期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市场规模增速趋于稳定,行业内卷势必加剧。
放眼即时配送赛道,饿了么、美团、顺丰等大厂早已入场,点我达、闪送等专业公司也在攻城略地。抱上京东“大腿”或为达达提供“粮草”,但打铁仍需自身硬,如何止亏、如何避免价格战、如何靠速度和服务取胜,都是达达接下来持续竞争的关键。
另一边厢,在美国SEC将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预摘牌清单”叠加俄乌冲突等多重悲观因素下,中概股多事之秋来临,行情大幅震荡。
3月10日起达达开始大幅下跌,3月14日跌幅一度达到26.95%,直到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并释放利好信号后才迎来回暖。事实上,达达股价在二级市场已连续下跌一年之久,从最高点30.5美元/股跌至如今的8.65美元/股,总市值仅剩20多亿美元。
或为提振市场信心,3月11日,达达董事会批准一项股票回购计划,授权其在未来12个月内以ADS的形式回购价值高达7000万美元的普通股。
不过,中概股前途尚未明了之际,不少企业开始着手安排“退路”。3月16日晚间B站公告称,争取自愿转换至在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更早在2月,“数字货运第一股”满帮也被曝出拟赴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即时物流第一股”达达,如何进退?值得关注。
而笔者就本文涉及的种种疑问曾致函达达披露于官网的投资者关系、公共关系邮箱,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答复。
(责任编辑:张星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