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维(Setephen R.Covey),是美国学界著名的思想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微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的高管都是他的学生。
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为企业高管和职场人士迈向成功,提供了全面可行的方法论,是个人成长与管理的经典之作。
关于成功,史蒂芬·柯维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一战”后,人们对成功的定义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开始追求成功的技巧,而不是成功的品格。这就从根源上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的现代人即使获得了成功,却不觉得幸福、快乐。
人们可以通过训练或伪装技巧,来达到快速成功的目的,但品格却需要长时间的塑造和培养。事实上,品格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人快乐与否的根源。人的视角不同,决定了做事的习惯与风格不同,进而决定了品格的不同。而在改变了视角之后,要做的就是培养习惯,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史蒂芬·柯维提出了7个高效能习惯。这7个习惯循序渐进,依次为: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综合综效,不断更新。
在史蒂芬·柯维搭建的这7个高效能习惯框架中,积极主动和以终为始是两个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习惯。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吴刚 摄
1
-THE FIRST-
年龄增长不等于成长
何谓积极主动?史蒂芬·柯维的观点是,“积极主动”就是不受周围环境或他人情绪的影响和刺激,能够运用自我控制,过滤掉不重要且消极的东西,保留属于自己的选择自由。
这也是一个人从依赖期到独立期的标志。
“年龄增长,不等于成长。”史蒂芬·柯维说。
婴幼儿一出生,能不能吃饱、开不开心都依赖于父母,所以他们会以哭闹来提示父母。
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就算到了30多岁,自己可能还具有一些等同于“婴儿”的特征:被动、依赖别人、被他人控制情绪、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很多人的思维经常是被别人操控的,是被潮流推着走的。
创业一次失败就开始怀疑人生,下属跟不上自己的节奏就大发雷霆,遇到难沟通的合作伙伴就烦躁焦虑,被人议论两句心里就难受得不行,等等。
每一天,我们的大脑都会接收许多来自外界的刺激:辱骂、轻视、取悦、夸赞等等,对每一个刺激,我们都要像条件反射那样做出反应吗?你骂我我就要难过?你说我做不到我就要消沉?
不是的。
因为人不同于动物,人类天生具备一个过滤器,这个过滤器由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构成,它让我们在“接收刺激”和“给出反应”之间拥有选择的自由。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过滤器的存在,并能够加以运用的。
仔细想想,每当你生气的时候,你能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气?甚至,能不能从愤怒的情绪中抽离出一个冷静的自己,来安抚自己的情绪?
通常能做到的人,就是善于利用过滤器,并且具备“积极主动”这个习惯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因为一些事情受伤,是因为我们赋予了他们伤害我们的权利。就像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所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所有积极主动的人都深谙其道,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更不会因为外界因素或一时情绪而冲动行事。
而消极被动的人则会把每一个外界的反馈都当真,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卫的姿态。心情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最终伤痕累累。
2
-THE SECOND-
把注意力集中在影响圈
史蒂芬·柯维提出的“积极主动”习惯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
每个人都有两个圈:关注圈和影响圈。关注圈就是那些你格外关注的事情,比如健康、子女、事业、薪资等等,以区别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情。
在你关注圈里的事情,有一些是你可以掌控的,有些则超出了你的个人能力范围,前者那些你可以掌控的,就是你的“影响圈”。
史蒂芬·柯维认为,如果你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影响圈,那么影响圈就会越变越大,但如果你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关注圈,影响圈反而会越来越小。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积极主动的人往往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了这样一个例子:
几年前我曾为一家公司提供服务,这家公司的总裁被公认为精力旺盛、目光敏锐,能洞悉行业发展趋势,但是他在管理方面却独断专行,对下属总是颐指气使。
这几乎让所有主管人心涣散,一有机会便聚集在走廊上大发牢骚。乍听之下,他们的抱怨不但言之有理,而且用心良苦,但实际上,他们没完没了的抱怨,无非是在以上司的缺点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然而,有一位主管却不一样。他了解顶头上司的缺点,但他的回应不是批评,而是设法弥补这些缺失。上司颐指气使,他就加以缓冲,减轻属下的压力。又设法配合上司的长处,把努力的重点放在他能够着力的范围内。
有一天,我以顾问的身份与这位总裁交谈,他大为夸赞这位主管:“但凡他经手的工作都不需要操心,这帮我减轻了负担。”
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被总裁命令行事,唯有那位积极主动的主管会被总裁征询:“你的意见如何?”
毫无疑问,这位主管的影响圈扩大了。
史蒂芬·柯维总结说,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的条件而成功,是正确的选择造就了他。有许多人与他处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会注重扩大个人的影响圈。
有人误以为“积极主动”就是胆大妄为、滋事挑衅或目中无人,其实不然,积极处世者只是更为机敏,更重视价值观,能够切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3
-THE THIRD-
学会改变面部曲线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给出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的不同方法。
比如,通常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与我们自身有关,且我们能够直接控制的问题
二是与他人有关,但我们可以间接控制的问题
三是我们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问题
对于第一种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这显然在影响圈范围内。
对于第二种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
圣雄甘地就曾受到印度议员的抨击,因为他不肯随声附和,和他们一起谴责大英帝国对印度人民的奴役。然而甘地亲自下乡,在田间与农民同甘共苦,从点滴做起,一步步扩大了在劳苦大众中的影响力,最后终于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信任,由此充分显示出他能将影响圈扩大到极致的力量。
而对于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控制。
此外,史蒂芬·柯维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种提出的以终为始,指的则是,我们在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先明确地知道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相比于没有计划性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做事,提前想好要做的这件事的最终样子,会更有效率更有创新力。因为当我们心中有明确而且清晰的,对自己要做什么的构想后,即使在实行的过程中遇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能及时纠偏。这个“终”,其实也是人生的愿景和使命。
本文摘编自史蒂芬·柯维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Setephen R.Covey),是美国学界著名的思想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他为“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他的思想成就与卡耐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比肩,是备受推崇的领导力大师。通用电气、微软、可口可乐等跨国公司的高级主管都是他的学生,李开复等中国知名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深受其思想的启发。
END
编辑|丁凝 主编|张宁
校对|谷红欣 视觉|牛大伟
穆迪的降级Baroda Bank的基准信用银行
日本与安得拉邦建立联系以促进日本公司的投资
Edelweiss Rates Shriram City Union Finance为“买入”,Trendsencouraging表示
Rakesh Jhunjhunwala最喜欢的股票飙升22%;摩根斯坦利说宝贝
百年人寿双轮驱动:推动健康管理与保险深度融合
这些Sensex落后者是潜在的获奖者表示,德意志班克的Abhay Laijawala
2024-03-12
2024-03-06
2024-03-05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