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投 >

南财快评:贸易顺差“拐点论”为时尚早

2021-04-20 18:20:15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针对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的数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如果把近两年2-3月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平均计算,出口增速出现下滑,而进口增速回升,进而认为贸易顺差的拐点确立。

具体来看,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3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0.6%,增速较1-2月缩小30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38.1%,增速比1-2月扩大15.9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38亿美元,较2月大幅收窄240.8亿美元。如果把2-3月的进出口平滑(两年平均),可以发现出口开始下滑、进口回升,贸易顺差收窄。

对于贸易顺差的“拐点论”,我们认为从长期的趋势来看,随着贸易质量的提升和转型升级,扩大进口和贸易平衡战略的实施,以及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贸易顺差的下降和收窄是大势所趋,也将是必然的结果。但从短期的今年外贸形势看,贸易顺差预计不会出现加大幅度的收窄,轻言拐点还为时尚早。另外,仅从两年平均的2-3月贸易数据就判断已到拐点也不具有说服力。

第一,进出口同比平均增速计算方式忽视了其他影响因素。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金公司发现3月进出口同比两年(2020年和2021年)平均增速下滑到10.3%(前值18%),出口同比为10.3%(前值23%),进口同比为16.7%(前值12.3%),出口下滑、进口回升。贸易顺差同比下降62亿美元(前值相比2019年2月同期增加349亿美元),贸易顺差增幅放缓。但去年2-3月份正是疫情肆虐期,外加正值春节假期延长期,当时出口出现大幅缩水。在进口方面,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逐步落地,进口增速相对来说呈现加快的趋势。因此两年平滑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有偏的,并不能支撑贸易顺差的“拐点论”。

第二,判断拐点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经济学中对于拐点的分析和判断通常都需要观察一段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动,即使以月份为单位,要判断贸易顺差的观点,至少需要前后5-6个月的趋势才能初步给出结论。中金公司的报告仅从当月的数据出现变化就认为是观点确定,只能是一个预测性的判断,有待于进一步检验,还无法立论和成立。同时,月度层面的贸易数据实际上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等,从而会存在一定的波动,不大可能呈现以某个月为拐点、后面的贸易顺差不断减少的平稳趋势。

第三,2021年的贸易顺差预计不会明显收窄。虽然2020年2-3月份是我国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月份,之后对外贸易不断回升,尤其是出口贸易增速明显大于进口贸易,导致2021年4月份之后的出口增长将会由于基数因素而趋于下降。但是2021年的全球经济贸易形势仍然是国外疫情肆虐,中国市场稳定,外需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预计仍会不断增加;加上主要经济体的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外部需求会增长进而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与此同时,我国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区域贸易协定的建设,以及一系列稳定和促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措施不断落地,都将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鉴于以上因素,2021年的我国贸易顺差预计不会收窄,很可能会继续扩大。

第四,这一轮贸易顺差收窄是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海外市场供大于求共同推动的。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助推进口大增。3月,路透/Jefferies商品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7%。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达到69.4%,创2017年以来新高。在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截至3月份,铁矿砂进口价格连续7个月同比上涨,铜矿砂进口价格连续11个月同比上涨,大豆进口价格连续4个月同比上涨,一季度上述产品进口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53.5%、28%和11.1%。原油进口价格也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同比下跌走势,3月当月同比上涨1.6%。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制造业投资等需求持续复苏,也在拉动大宗商品进口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3%;投资同比增长35.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7.3%。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砂427.38亿美元,同比增长77.7%。其中,3月进口163.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一季度进口铜矿砂122.12亿美元,同比增长47.8%。其中,3月进口46.6亿美元,同比增长65.6%。一季度进口原油566.4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3月进口222.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

需要看到的是,这轮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主要是经济加快复苏、需求恢复新增长和流动性相对宽松的作用,而短期的价格反弹并不意味着价格长期持续上升。也就是说,未来中国进口增长态势部分取决于价格的波动。

海外市场供大于求对我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在欧美国家财政刺激边际效果放缓和生产逐渐恢复的背景下,我国出口替代效应部分削弱。以美国为例,纽约联储的最新调查显示,去年6月第一次财政部给美国居民每人发2000美元的时候,29%的现金被用于消费。到了今年1月和2月第二次和第三次发放相同人均财政补贴时,用于直接消费的现金比率下降到26%和25%,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居民购买力的下降。从出口市场来看,3月中国对美国出口2.1%、进口10.5%(前值分别为25%和8.8%),对美国顺差同比上升60亿美元(前值83亿美元)。从出口产品来看,3月出口增速低于预期也与美国耐用品补库有关。具体来看,灯具、玩具、家电、家具分别同比大幅提升52.1%、36.7%、83.5%和48.9%,较上月的122%、97%、94%和82%均有所回落。而随着海外疫苗接种推进,我国防疫物资出口增速也开始放缓,3月医疗仪器和纺织品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9%和8.4%(上月为75%和61%)。此外,“就地过年”政策对我国生产快速恢复带来正面影响,叠加海外疫情降温,造成部分订单前移,导致1-2月出口大幅走高,而该影响在3月有所消退,因此出口增速预期出现放缓。

(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谢慧敏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的专栏文章。)

(作者:李春顶,谢慧敏 编辑:李靖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