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黎旅嘉)讯,受经济复苏、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央行宽松政策影响,春节期间海外商品市场大面积飘红,国际油价、铜价连创阶段新高,国内资本市场中大宗商品行情同样一派“红红火火”。特别是近日有色、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品等板块的全线飙涨更是与同期两市的持续调整形成了鲜明反差。
上述背景下,“顺周期”ETF的表现同样不俗。2月22日,钢铁ETF、大宗商品ETF、有色金属ETF涨幅居前。值得一提的是,节后短短三个交易日,国泰中证钢铁ETF涨幅即超10%,这样的表现也自然引来市场对“顺周期”行情的关注。
多家公募机构和行业人士表示,在经济复苏和市场风格切换预期下,有色、化工等顺周期板块受益;同时,有色板块市场需求回暖,表明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市场风险偏好也将有望随之提升,而相关板块短期也有可能会有阶段性超额收益;此外,在组合中加入商品类产品的确也可起到有效分散组合风险的作用。不过,投资者也应在充分认识到这些基金的投资特征后,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投资。
顺周期ETF场内领涨
2月22日,市场中“八二行情”持续上演,在两市重挫背景下,有色、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品和周期股板块全线飙涨。截至收盘,首钢股份、江西铜业等涨停、宝钢股份、重庆钢铁、五矿稀土等股纷纷高开大涨。
在钢铁、有色等板块的强势表现下,2月22日,以上述“顺周期”板块为配置方向的钢铁ETF涨超6%、大宗商品ETF、有色金属ETF涨超5%。
与此同时,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同样也是“涨声一片”,有色金属、能化品掀起涨停潮,截至收盘,沪铜、国际铜、乙二醇、PVC、纯碱涨停,其中沪铜一举上破67000元整数关口,报收于67370元,创2011年9月9日以来的近10年新高。其他金属方面,沪锡主力合约飙涨7.93%,创上市以来新高;沪镍主力合约涨近3%,盘中刷新近一年半高点;沪铝上涨1.27%,逼近2019年9月以来的高位。
(来源:万得数据)
不难发现,在“顺周期”行情之下,以铜为代表的有色板块已悄然接棒“抱团股”成为当下市场中的一大“风口”。特别是近期高位抱团品种持续下跌,资金从高位抱团股撤出转而涌入有色、煤炭、钢铁、化纤等顺周期类个股,那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逻辑?
“考虑到疫苗接种加速,全球经济正处于疫情后共振复苏阶段,春节前后在顺周期方向做了一定的布局,包括工业金属及石油化工链条,交易全球再通胀(买入受益于于大宗品涨价的周期股,去年疫情中断了一次全球经济的复苏,所以说再通胀)。当前阶段仓位处于中等偏高位置。” 悟空投资董事长鲍际刚就表示。
事实上,从基本面来看,铜矿端供应表现不佳叠加新能源领域用铜需求增长,加上市场流动性充裕,铜已成为“顺周期”行情下最亮眼的品种之一。而作为经济的指示器的“铜博士”更是观察宏观经济的风向标之一,铜价持续上涨也表明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市场风险偏好也将有望随之提升。
因而,就盘面风格转换反映出的后市预期,盘京投资管理合伙人陈勤认为,市场中依旧不乏结构性机会。一方面,消费、新能源、有质量的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仍是配置主线,但较高的估值需要业绩增长和新的超预期来消化。另一方面,顺周期板块有可能会有阶段性超额收益,还有因风格原因前期超跌的中小市值优质较高增长细分行业龙头也存在反弹机会。
资金悄然布局相关机会
春节过后,资本市场中大宗商品行情可谓一派“红红火火”,好不热闹。整体而言,国内商品市场方面,自南华商品指数2020年收获了7.41%的涨幅后,今年以来延续涨势,涨幅已超10%。
永安期货指出,受“碳中和”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铜、镍等新能源发展受益的品种,需求仍有期待。而锌、铅等新能源受益较小,偏向于传统地产、基建、汽车等消费领域的品种,需求很难保持高增长,供需格局将更多受到供应端的变化。短期受海外经济恢复,通胀预期抬升的影响,基本金属价格均有宏观上的推动力,中期受群体免疫等影响,流动性收紧担忧的预期仍会出现。
从资金面上看,据信达证券研究测算,上周权益类基金加仓了周期和消费板块。具体而言,建议配置国防军工、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财信证券也表示,应当平衡仓位中估值合理、2021年有较强基本面支撑、性价比较高的顺周期板块。重点关注新能源、新基建、高端制造相关的顺周期投资,关注基建、家电、汽车需求恢复相关的铜、铝,受益于油价上涨的化工,以及新能源资源等。
在此背景下,不仅越来越多机构站台唱多,在白马股估值偏高、经济复苏预期增强的背景下,有色等顺周期板块受益于市场风格切换预期,也受到各家公募机构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12月就已有多家公募陆续申报化工ETF、有色ETF等细分行业场内指数基金。如西藏东财基金、华夏基金陆续申报了有色金属指数增强、有色金属ETF,布局有色细分行业指数产品,借助这些有色ETF投资者就可“一键”布局有色板块优质龙头企业。
不过,对于当前希望借助基金布局有色板块机会的投资者,平安证券的研究也提示到,相关研究表明,商品与股票和债券等其他大类资产之间相关系数不高,在组合中加入商品类产品可起到有效分散组合风险的作用,在通胀预期较高时可适当配置大宗商品,但从长期来看,商品的表现不及权益类资产,建议投资组合中商品的比例不应过高。此外,投资者也应在充分认识到这些基金的投资特征后,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