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只有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价值创造和回报能力,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经济也才能走得更为健康长远。
近日,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注册制即将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时代商学院、时代财经将通过对上市公司董秘的系列访谈调研,梳理董秘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看法,从业绩与回报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人才与创新能力、国际化布局、ESG(社会责任、环保与公司治理)五大维度剖析上市公司的发展质量。
拓斯达(300607.SZ),历经十年,从注塑机到工业机器人,从硬件到软件,公司基本完成了由单一设备制造商向工业自动化多元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业务范围涵盖系统集成、本体制造、软件开发和工业互联网四大方向。
从2012年到2019年的7年间,拓斯达营业收入从0.92亿元增长到16.60亿元,营收规模增长17倍,年均复合增速51.17%,归母净利润从2012年的0.2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8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33.30%,体现出公司良好的成长性与业务扩展能力。
11月6日,时代财经记者专访了拓斯达董秘全衡。
时代财经:请谈谈当前国家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全衡:上市公司群体,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既是主力军,又是领跑者、排头兵。证监会副主席近期讲话中提到,截至10月9日,上市公司的数量4056家,市值大约74万亿元,涵盖了国民经济90个行业大类。从上半年情况看,占全国企业总量万分之一的非金融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接近全国规模企业的一半,研发投入也占一半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根本上,是在目前较为复杂的国际大环境大背景下,重塑我国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时代财经:你觉得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在规模与业绩方面整体表现怎样?特别是拓斯达所在的行业。
全衡:上面已经提到:上市公司四千多家,市值超过70万亿,从上半年情况看,占全国企业总量万分之一的非金融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接近全国规上企业的一半,研发投入也占一半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拓斯达所在的机械设备行业,在国内疫情管控大大优于海外的背景下,叠加设备更新周期和进口替代趋势,今年普遍业绩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国内工业机器人9月出货同比增长超过50%;很多注塑装备和CNC机床企业,订单排产已经到了明年一季度。
时代财经:你如何看待增发、配股、发债等再融资工具对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的作用?公司在这方面有无需求?
全衡:结合上市公司所处的细分行业,在高投入高发展的成长阶段,需要资本市场持续的支持;另一面,资本市场也会形成对行业和公司的判定,通常市值相对越大的行业和公司,再融资推进会更加顺畅。
设备行业,尤其是公司所处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行业,承载着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长期提升制造业整体质量的重任,亟需加快发展步伐;资本市场再融资工具,必将发挥对拉长长板和补齐短板投向的重大资源配置作用。
时代财经: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并购重组。在注册制在A股逐步实施的当下,公司的并购重组策略如何?
全衡:注册制大背景下,行业相关资产可能会优先选择独立上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我们会从行业维度来考量这一趋势,我们的做法是,赋能更多的中小合作伙伴,以平台化战略布局整合行业分散的供需资源,重塑行业的竞争格局,切实提升行业的运行效率。平台化战略赋能行业的过程中,可以并购重组,也可以业务合作,还可以杂糅,不拘一格。
时代财经:今年以来,并购重组过会率不到80%,明显低于前两年,也低于当前的IPO市场,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是否说明注册制下优质资产多选择IPO,从而导致优质并购标的越发稀缺?这是否也是注册制背景下并购重组所面临的挑战?
全衡:近年,资本市场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完善规则体系。IPO或者并购重组,都是便捷的证券化路径,可以感知监管的主体思路,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提高信披质量,“建制度,不干预”,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显著增强。市场是有效的,无论是现在优质资产选择IPO,还是产生明显协同效应的资产会选择并购重组,都是从可以带来更多价值的角度成就的市场选择。
时代财经:研发与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拓斯达在这方面有无一些举措、成绩?请结合公司研发费用情况加以说明。
全衡:拓斯达研发费用逐年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投入研发费用1.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公司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布局工业装备的底层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持续迭代开发,提升工业机器人、注塑装备、CNC机床等产品的参数和性能,切实提升自主设备的竞争力。
时代财经:高质量发展是否意味着必须国际化?你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全衡:我理解,高质量发展,要优先保障国内循环更顺畅,进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我们的产品,只有通过高效的研发和管理,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够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取得更大的份额,也就自然成就了国际化。从这个过程看,国际化是高质量发展必然也自然的结果。
时代财经:拓斯达在国际化这一块有无布局?
全衡:我们作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下游服务的客户,有很多细分行业的制造龙头企业。这些优秀的企业,已经在国际分工中,塑造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并一定程度展开国际化发展,我们的设备也经由这些客户的发展布局延伸海外,形成国际化布局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