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25日(记者安然 朱玲)在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持牌消金机构积极探索资本补充之路。2021年,行业机构的注册资本首次突破百亿,而蚂蚁消金的220亿增资计划,意外生变。
除了增资,发行ABS、银团贷款、金融债等也是消费金融机构“补血”的重要渠道。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2021年持牌消金通过发行金融债、ABS和银团贷款方式融资达312.15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零壹财经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资金来源多元化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业务情况主动选择匹配的低成本融资方式。不同的消费金融公司因为资质不同,在选择融资方式上有所差异。相对来说,大型消费金融公司资金补充方式的选择更多。
年内实现增资4笔 蚂蚁增资生变
12月24日,上市公司中国信达的一纸公告,对外披露了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增资动向。由80亿元一举增资至300亿元,蚂蚁消费金融有望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注册资本最高的机构。
然而官宣20天后,此次增资计划陡然生变。1月13日,中国信达发布公告称,与目标公司协商后,将不参与蚂蚁消金的股权认购。随后,其他相关方也宣布暂缓认购。
信达的退出给市场留下了悬念,谁将接棒增资蚂蚁消金?毕竟蚂蚁消金是需要通过引入新的投资者,增加注册资本金,达到去杠杆的目的,从而使庞大的消费信贷产品实现合规的。
由此,2021年年内增资幅度最大的仍是招联消金。10月19日,招联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38.69亿元增至100亿元,成为了行业首家注册资本达百亿的消金公司。
除此,年内实现增资“补血”的还有:3月25日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12.60亿元增至25.61亿元,9月22日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至26亿元,11月4日北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8.50亿元增至10亿元。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看来,持牌消费金融增资有两个用途,一是发挥牌照优势,尽快抢占市场,做大做强;二是弥补资本金不足,降低杠杆率,防控风险的同时合规发展。
多方式“补血” ABS发行规模比去年略有回降
除了增加注册资本这一方式外,发行银团贷款、ABS、金融债等也是消费金融机构“补血”的重要渠道。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2021年已有兴业、招联、捷信、中原消金等持牌消金通过发行金融债、ABS和银团贷款方式融资达312.15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在银团贷款方面,年内共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落地了银团贷款,共计融资金额47.8亿。其中,中邮消金募集14亿元,兴业消金募集12亿元,中原消金募集7.5亿,马上消金集5.3亿元,中信消金5亿元,金美信消金募集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马上消金的这笔5.3亿元的银团贷款,贷款利率为3.85%。“3.85%的贷款利率作为消金的资金成本价格算是相当便宜了。”有业内人士评价。而谁找来的钱便宜,谁的利润空间就大。
在金融债发行方面,今年以来,招联消金已发行5期共85亿元金融债;兴业消金已发行两期,共计30亿元;马上消金亦成功发行三期金融债,累计规模超过15亿元。此外,哈银消金也在今年11月获得银保监会批复,获准发行金融债
2021年消金机构的ABS发行规模比去年略有回降。数据显示,2021年捷信消金、兴业消金、湖北消金、杭银消金、中邮消金、马上消金等5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共计融资134.35亿元。而2020年全年消费金融公司ABS发行总量为123.65亿元。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还在积极尝试扩大资金来源渠道。2021年9月,深圳银保监局同意招联消费金融发行不超过22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公司二级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