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君临
今天市场在四季度GDP增速公布、微降息政策的支持下,A股指数全面爆发,其中领涨的就是我们昨天文章提示的数字经济(参见《数字经济最确定方向!》)。
2021年,虽然我国GDP的全年增速高达8.1%,相当亮丽,但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个增速是在2020年疫情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的。
实际上,去年四季度的增速4.0%,已经出现“断崖式”的走势。
因此,决策层果断的出手,出台了微降息的操作,一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10个基点。
降息的力度不大,但向着衰退预期下的全面降息,又往前走了一步。背后的决策逻辑,可以参考我们在上周五的文章《春季行情结束了吗?没有!》
可以说,今天股市的走势,基本是在我们的预期之中。
今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数字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子版块:数字货币产业链。
1
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这里面,金融是A股的第一大板块,也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石,因此金融产业的数字化,是重中之重。
我国提出要搞数字货币已经有很多年了,为什么今年要格外重视呢?
一句话:今年将是大规模落地推广的一年。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数字货币的发展史。
货币的数字化,早期有三个源头:
第一个,是民间的第三方支付,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依靠市场的力量基本上占领了我国的各种民用支付场景;
第二个,是地下的区块链加密货币,像比特币、以太坊等,依靠先进的区块链技术,在地下的灰色产业中被广泛应用,像跨国的赌博、洗钱、军火交易等。
第三个,是国际间的货币流通体系,像美国支持的SWIFT、CHIPS银行结算系统,基本主导了全球金融的流动。
前两者的问题在于,它们存在监管失控的问题,比如洗钱、违规超限从事现金贷、消费贷等业务,往小了说是会加大银行机构的坏账风险,往大了说是会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因此,对民间的第三方支付,我国的政策是,短期先规范起来,比如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以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长期来看,终归是要融合到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体系中的。
对地下的区块链货币,由于难以监管到位,因此一刀切,禁止使用是最终的结局,就像现在的禁止挖矿产业一样。
而考虑到国际间的竞争风险、主权安全性,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更是刻不容缓,如果能结合区块链技术率先在国际间推广数字人民币,或许更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步妙棋。
因此,法定的数字人民币对我国的主权安全性和经济稳定性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势在必行的政策举措。
有了共识,后面就是如何推进的过程。
我们将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2014-2018年是酝酿期。
央行从2014年起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在2016年搭建了中国第一代央行数字货币原型。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是,央行意识到数字货币的发展,不是一个机构的事情,必须尽可能的扩大生态圈,于是从2017年起,加大了和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的研究合作,试图通过搭建利益共同体来加快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
2019-2021年是试点期。
目前的试点城市有十多个,比如成都、苏州、深圳等。
官方数据是,截至2021年10月22日,我国已经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
规模好像很大,但在我国巨量的货币流通体系中,不过一朵小浪花,绝大部分人在实际生活中,几乎都感受不到。
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试点,主要存在于一些封闭式的场景,比如国企央企用它来发补助补贴,发相关的政府补助和福利。
当然,你也可以去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6大行的网点申请,但申请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现状,你有钱都没地方花。
那么,微信支付、支付宝当初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三招:
(1)推出统一便捷的交易APP;
(2)大规模改造各地线下商铺的POS终端和基础设施;
(3)结合高关注度事件,进行营销推广,比如打车大战、微信红包、芝麻信用等。
眼下,央行正有意按照这个路径,在今年大规模的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落地。
2
我们一件件说。
首先是第一点,推出统一便捷的交易APP。
去年以前,数字货币的推广,是以各个银行为主导的,比如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储,都在各自的app里开设了数字人民币的钱包功能。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各自为政,应用开发水平参差不齐,使用麻烦。
1月4 日,央行的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在各大安卓应用商店和苹果AppStore正式上架。
这是一个重要的动作,意味着从今以后,你不需要再打开每个银行的APP,你只要打开央行这个数字人民币APP,就可以方便的使用数字人民币了。
它将成为以后法定人民币的统一支付入口,其它的银行app,包括微信、支付宝都要跟它去对接。
第二点,大规模改造各地线下商铺的POS终端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两个部分:线下终端和银行IT支持。
线下终端,包括ATM、POS机、硬件钱包等,这是个百亿元量级的市场。
这是目前使用场景缺乏最大的瓶颈所在,因此一旦政策落地,必须对终端硬件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很有可能掀起一阵短期爆发的机会。
这种确定性的爆发机会,可以参考2019年高速公路ETC推广对金溢科技的股价刺激。
(金溢科技,2019年前后,一年多时间,近10倍涨幅)
银行IT,主要是银行软件系统的升级改造,随着各种数字货币功能的迭代,这是个长期不断更新的增量市场。
具体产业链标的,我们后面再讲。
第三点,结合高关注度事件,进行营销推广。
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就是滴滴、快的打车大战期间,第三方支付百亿元级别的使用补贴。
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当然不会搞大规模营销补贴,但是结合高关注度事件去营销推广的思路是可以参考的。
今年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冬奥会。
央行的操作包括:
在北京冬奥组委园区内,将试点部署无人售货车、自助售货机、无人超市等创新应用场景,并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等可穿戴设备。
园区之外,加速北京和张家口的落地场景建设,例如,宁远机场、张家口辖属高速公路、加油站、崇礼公交实现数字人民币支付全覆盖;王府井、世纪金源等重点商圈及物美超市等连锁店均已支持数字人民币消费;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旅游胜地及一些签约酒店也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北京和张家口部分定点医院、数百家药店还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结算。
奥运会,通常是先进技术的加速器,2022年冬奥会,或许将成为数字人民币的大规模落地的发令枪。
3
数字货币产业链和公司简介。
下游:终端硬件
如前所述,数字货币的推广,将带来大规模的终端硬件更新改造,这是一个确定性很强的短期爆发机会。
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2403.32万户,联网机具3273.33万台,ATM机具98.67万台,这些支付硬件届时都要更新改造,市场规模高达百亿元级别。
终端这个环节,主要是3个子板块:POS机、ATM机、硬件钱包。
(1)POS机。
我国市场上的主要POS机供应商有源讯科技(法国)、华智融、魔方电子、天喻信息、百富环球(香港)、新大陆、升腾资讯(星网锐捷子公司)、艾体威尔(航天信息旗下公司)、新国都等。
市场份额比较分散,行业前八的龙头份额差异不大,竞争激烈。
A股公司有新大陆、天喻信息、新国都,过去几年业绩一般,但上一个业绩高光时刻正是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普及的时间点。
2013年,新大陆扣非净利+262%,天喻信息+201%,爆发力都很强。
(2)ATM机。
没有找到最新的数据,2019年排名前列的公司是广电运通、怡化电脑、恒银科技、日立(日本)、东方通信等。
市场份额相对集中,5大龙头基本上垄断了市场。
A股公司有广电运通、恒银科技、东方通信,这几年业绩也不咋样,主要原因是受到第三方支付普及带来的ATM机使用需求减少。
不过,正因如此,这几个标的股价都不贵,有炒作空间在。
(3)硬件钱包。
主要标的包括楚天龙、优博讯等。
这个板块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格局混沌,业绩还看不清,股价主要由消息驱动。
但由于这个行业是个纯增量市场,故事新,类似于元宇宙,一旦被游资盯上,炒起来可能会最疯狂。
中游:银行IT
从行业格局来看,国内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比较分散,龙头公司市占率不到6%,二线公司市占率都在1-2个点左右。
前七大公司分别是:中电金信、宇信科技、神州信息、南天信息、长亮科技、中软国际、天阳科技。
除了中电金信和中软国际,其它都已经在A股上市。
券商普遍认为,在银行IT侧,随着数字货币的迭代,更新改造是个持续受益的过程,机会更偏长线。
君临不敢苟同。
观察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它们受制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利润率不高,长期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从某种程度而言,更类似于周期股。
当一个政策推出的时候,金融机构出现大规模的更新改造需求,往往出现3-5年一个周期的波动性景气周期。
因此,君临认为,这波数字货币需求,同样是一个偏中短期的机会。
差异在于,银行IT板块的市场规模更大,标的市值更大,或许更受到机构资金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