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翻遍三甲医院的大众点评,我看见了中国医患故事的另一个面相

2022-01-18 12:19:11来源:金融界

来源:金融界

(一)人性的光辉可爱,在细碎的评论中闪闪发光

对一家医院的最高评价是什么?

可能有人说,医术精湛;可能有人说,服务贴心;可能有人说,把患者当人。

今天中国有一家医院,它在患者群体口耳相传,几近封神。

但在这家医院的大众点评里,用户对它的评价中却总是出现三个字:

不要来。

不要来,不是劝退。

而是一种珍视。

如果你不是疑难杂症,不要来。

如果你不是身患重疾,不要来。

如果你不是急需、不是紧急、不是救无可救,不要来。

因为,这么好的资源,应该匹配给真正需要的人。

因为,这么好的资源,如果只是用来救治其他医院都能治疗的寻常病症,是一种浪费。

这家医院全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是的,就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过的“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在大众点评上的评分,高达4.8分。

如果你是大众点评的资深用户,你就会知道这个平台上的4.8分是什么概念。

长久以来,医患关系在国内舆论中一直是高度敏感的话题,但是我们翻了翻大众点评上的三甲医院,依然在上面看到了相当一批用户评分在4.5+的医院。

“仁心仁术”

“我的病终于有救了”

“不愧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医院”

“如果身体没有大问题请不要占用医疗资源,因为有问题的人可能挂不上号”

从前年平安夜北京民航总院的伤医案,到去年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遭遇暴力攻击事件,短短两三年,中国的医患关系领域发生了太多令人心寒、失望、愤怒的故事。

正如世间所有的故事都有复杂的面相,这些三甲医院的大众点评的患者评论,像是为我们呈现出中国医患故事的另一个面相。

在这个面相的故事里,同处疾病中的人们,还不忘为他人着想,吵吵闹闹要把珍贵的医疗资源让给最需要的患者;

在这个面相的故事里,患者在治病之余,要担忧医生为自己操心太多而顾不上身体,顾不上家庭;

在这个面相的故事里,有90岁高龄的医生还在接诊第一线,曾经的患者跨越千里只为再见上她一面;

在这个面相的故事里,还有一众堆叠出笑料的段子手患者,明明骨折严重到没有医院可治,还不忘写下“先吃油饼和面茶逛花园,开心了再看病,好得快”。

谁说中国的医生不体谅病人、病人不理解医生?谁说身患重疾就是一种悲苦?人性的光辉和可爱,在三甲医院评论区这些细碎的评论中闪闪发光。

(二)医院不一定能治愈你,但能给你活下去的希望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长眠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

这段铭言越过时空,在人间流传了一百年。

有人说,它概括了医学之功用,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

也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

还有人说,它向世人平白地昭示了医学的社会作用。

其实在我看来,它阐释了医学的本质:为了人。

医学在本质上,是一门“人”学。

这意味着,医院,它不是最终一定能够治愈你的地方,但是在这里,在医院、在医护人员的目光中,你总能感受到活下去的希望。

是的,活下去的希望。

生而为“人”的希望。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医院排行TOP1 的北京协和医院,在所有患者的眼中,被视为“最后的希望”。

“最后的希望”意思是,如果你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救治,那你一定要来协和再试一试。

如果你身染重疾,深陷痛苦几近丧失生存的希望,只要你一息尚存,请你一定要来一趟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也不是神,但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一定有办法让你安心,一定有办法让你不恐慌,一定有办法,让你有活下去的希望。

“我的病终于有救了(哭)。受家族遗传的影响,导致我血液里的抗体非常不听话,继而又导致了其他毛病,所以我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看了几个医院的变态反应科,要不就是治不了,要不就是没见过我这样的案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挂了协和医院的血液科专家号,医生非常有耐心地听我叙述病情,淡定地写着治疗办法,我就心想没白来,也没有到比白血病血友病更难治的地步吧,这教授级的专家到底是见多识广啊……不愧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医院。”

一位血液病患者在协和医院的大众点评上动情地写下这段。

这就是能够在大众点评上,收获用户评分4.8分的医院。

在苛刻的用户标准之下,我看到的是中国医生的专业和尽责,看到了身为患者的理解,看到了中国医患关系的另外一个面相。

更重要的,我看到了一个快要丧失希望的病人,因为遇到了专业的医生,重燃了活下去的希望。

可你知道吗?最让我感动的,还不是这个。

前面说过,如果你去翻一翻协和医院的评论区,你会看到患者说,“不要来。”

“(协和)医疗资源紧张,这里的医生经常提到嘴边的一句话是,没大病不要来,年前朋友身体没问题但想来检查一下B超,医生也曾这样说,而且给他退了号,说没问题不用老看。医生真的不为钱,为了患者的健康和省钱想尽了办法……还有很多,这里真的很好,但如果身体没有大问题请不要占用医疗资源,因为有问题的人可能挂不上号。”

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条评论。

那些身患疾病的人,他们自己身处困境中,却理解协和的珍贵和重要,希望能把协和医院这么珍贵的医疗资源,留给其他人。

我怎么能不感动?

中国的病人们或许不懂专业、艰深的医学知识,但在同一种悲苦面前,他们心中潜藏的互助精神,让医疗资源紧张的困难现实显得不堪一击。

在这样充满善意的众志成城中,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国医疗行业的希望。

(三)哭笑不得的评论里,是中国人的坦荡和信心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讲一讲评论区那些画风奇异的段子手。

而段子手聚集地,尤以北京积水潭医院评论区为甚,主要是因为,积水潭医院也是一处奇特的医院。

听我细细讲来。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1956年成立的,这个地方原来是清朝的棍贝子府。

棍贝子府又是什么地方呢?它其实是清朝康熙帝三子胤祉的府邸。

很多介绍都提到,这个府内花园面积很大,花园内有东、西两座土山,引玉河水入花园形成潭水。

建国之后在此地新建医院,取名积水潭医院,想必与此有关。

换句话说,今天的积水潭医院,是旧时王府改建而来。

所以去过那儿附件的人都说,此处风景秀丽,秋天极美。

积水潭医院作为专业的三甲医院,在大众点评上的分数高达4.5,如果你翻过大众点评,你可能会怀疑,这个医院的病人都是来旅游的。

比如下面这位:

“因为疫情住院处封闭管理,禁止一切探视,好在住院的家人可以自我管理,内心乐观坚强。我每天盘算着送点水果用品过来,尽管交由护工后我必须匆忙离开,能再外围转转,也觉心在挂念,人在陪伴。周末的住院区人很少,北京难得有几家这样的医院紧邻后海,园区环境这样优美惬意。在水一方那一片粉色樱花娇媚地映在水中,潭中一座小院景观,一条摇曳的小木舟,与小桥遥相呼应,垂柳牌楼,灰墙古建…这该是北京多美的一景啊!手术日的三月这一天又是小雨霏霏……”

看看这抒情的画风,真的不像患者的家属。

也有真来打卡旅游的:

“残疾人的福音,跌打损伤的克星。手腕扭了,去了俩医院,被告知只有积水潭能看,来之。先吃油饼和面茶逛花园,开心了再看病,好得快。…想想下次来又可以吃油饼喝面茶逛花园,还是很期待的”

当然,也有正经骨折了来看病的病患,比如有一位大哥,是没忍住抄家伙和别人打架,打骨折了来的医院,但留下的评论云淡风轻: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一个大彩电,选择晚上七点半看的节目,选择一个兴趣爱好,选择一份好吃的外卖……人生有很多选择,但有的事没得选:吵架,气氛到位了,桌子,不砸不行。骨折—手术—康复,如果有的选,不骨折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骨折了,遇上积水潭的大夫做康复,会是你人生第二好的选择。”

这让人苦笑不得的评论,搞不清是大哥心太大,还是一种乐观。

尽管医院的评论里充满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但不得不说,每次读到这里,都忍不住想,中国人真是幽默又乐观。

每一个让人苦笑不得的评论里,都能读出中国人对于生活最真诚、纯粹的坦荡和信心。

这就是中国医患故事中的另一种叙事。

很少人看见过。

我看见了。

(四)愿你未来每一次走进医院,都只是虚惊一场

说了那么多,最后,我想和你,和每一个在读这篇文章的朋友,说句话。

“人生在世怎会一帆风顺,磕磕碰碰才知道甜来之不易。……所幸这一次也有惊无险,最好的成语就是虚惊一场。”

我看到一位患者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评论区写下了上面这一句。

实际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在大众点评上的评分并不高。

看起来如此明理的患者,也只为中医院望京医院打下了四颗星,扣了一颗星的原因是,前后两次来急诊,医院的内部构造和科室布局有变化。

你看你看,医院的患者用户们,在给医院打分、评价时,真的很苛刻。

但我,也是真的很喜欢他的这句祝愿。

也祝福你,朋友。愿你未来的人生中,每一次走进医院,都是虚惊一场。

也祝福每一个不小心被生活撞了一下的人,走出医院时,都能心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