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国中免发布公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受到较大冲击,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公司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缓本次H股发行上市的进程,后续安排视市场情况确定。
对此,有投资者认为是重大利好的表现,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投资者猜测:“可能是询价不理想,境外投资者不认可目前的高估值。”
据了解,11月22日晚间,港交所文件显示,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免)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彼时,市场对于即将迎来“A+H”新时代的中国中免还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而如今,不到半个月,中国中免的港股IPO却被搁置。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当前年末,港股市场的资金面并不充裕,这对H股招股的机会窗口不是非常有利,也就是可能估值和募集金额都不如预期,其次是新的病毒变异在全球又开始新一轮传播,出行意愿的减弱或将对免税品销售产生负面影响,加上中免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本就不够突出,一旦业务成长空间受压,那么就会导致报表难看。”
官方资料显示,中国中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当年,中国免税品公司(中免集团前身)获授权成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2008年3月,由中国国旅集团和华侨城集团出资成立了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并于次年10月推动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后来,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收购日上中国、日上上海、海免公司,市占率高达90%以上,随即,又剥离了旅游业务,全面转型至免税业务领域,并更名为中国中免。如今,中国中免已是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业务主要包括向境内及境外旅客销售免税和有税商品,以及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商业综合体投资开发。
不过,据此前招股书数据显示,主打免税概念的中国中免,近年来,有税业务占商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却在逐步提升,由2018年的3.2%上升至如今的29.1%,收入占比已接近3成。与此同时,公司免税业务收入在2020年出现下降,降幅达30%,仅323亿元,甚至不及2018年同期。
对于这一现象,沈萌表示,免税业务毕竟是在牺牲部分关税的前提下,刺激了消费需求,这种业务不可能长时间大规模的推行,更多是为了针对灰色的海外代购进行竞争,因此免税品业务的定位就很微妙,既不能过大打击关税收入、也不能失去对海外代购的压制作用,作为一个商业性企业,必然要找到能让自己存活的更理想业绩模式。
除业务上的调整外,近年来,中国中免的产品结构收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公司的品牌组合包括超过10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商品组合超过300000个SKU,范围包括香化、时尚品及配饰、烟酒以及食品及其他。
而这其中,原本为营收大头的香化产品和烟酒,近两年在公司免税商品收入贡献中的比重出现持续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时尚品及配饰则成倍增长。
数据显示,2018年,香化和烟酒产品在公司收入构成中分别占据57.3%、24.5%的比重,而到了2021年5月,香化产品占比只剩36.7%,烟酒更是低至2.6%。与此同时,时尚品及配饰的占比已由13%上升至30.8%,欲与香化在营收头部范围内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