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固收彬法 作者:孙彬彬团队
摘要:
综合来看,上半年,房企融资面临较大压力,整体净融资规模显著下降。2021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房企融资改善的幅度或比较有限。一方面,银行开发贷等融资额度管控压力更大;另外,政策在1个多季度时间里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高,按照政策惯性,大概率还将延续目前的融资政策。
具体来看,银行对于房地产的贷款投放明显受到政策约束,信贷余额增速显著下降,新增投放占比超预期下降。从各家银行的信贷投放数据来看,大行在开发贷上还有一定额度,股份行和城商行在开发贷上的额度有限;个人住房贷款整体额度都比较紧张。
房企境内信用债、海外债、ABS等公开市场债务融资均以借新还旧为政策主基调。受市场环境影响,房企公开市场产品发行成本明显提升,部分民企被动缩减债券规模,而国有房企融资仍相对顺畅。
以信托为代表的房企非标融资持续收缩,非标购房尾款等产品也面临政策调整的压力,未来非标融资还将持续收缩,债务结构中非标占比高的房企可能将面临一定压力。
9月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新闻稿[1],指出对房地产金融监管方面取得了几点成效:截至7月末,房地产融资呈现“五个持续下降”。一是房地产贷款增速创8年新低,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7%,低于各项贷款增速3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连续10个月下降,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同比下降0.95%。三是房地产信托规模自2019年6月以来持续下降,房地产信托余额同比下降约15%。四是理财产品投向房地产非标资产规模近一年来持续下降,相关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下降42%。五是银行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向房地产领域规模连续18个月持续下降,相关业务规模同比下降27%。
具体来看,房企各融资渠道数据表现如何?又该如何看待房地产企业未来的融资?
银行贷款怎么样?
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下行,房地产行业信贷资源占用明显下降。上半年包括开发贷和个人住房贷款在内的房地产贷款余额50.78万亿,同比增速9.5%,同比增速从2016年以来持续下行。而对应的,房地产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中的占比也略有下降,从2020年底的28.7%下降至2021年中的27.4%,。可能在相关统计口径上略有差异,我们实际观测到的下降速度略快于新闻发布会上的下降幅度,但数据呈现出的规律是相似的,即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下行,房地产行业信贷资源占用明显下降。
我们将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进一步拆分成开发贷和个人住房贷款。
上半年商品房开发贷新增3900亿,保障性住房没有新增,合计来看,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余额同比仅增长2.8%,远低于银行总贷款增速。当然,考虑到房企的其他各项债务融资情况,开发贷横向比较来看已经算是表现相对不错的融资渠道。
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13%,增速显著下降,但仍略高于金融机构整体贷款余额12.3%的增速。当然,一方面考虑到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强劲,一方面是房贷余额增速与房贷利率走势明显背离,政策调控的作用效果明显,房企微观实际感受到的回款压力可能会逐渐凸显。
综合来看,银行新增信贷投放中,投向房地产的占比上半年下降至18.9%,相比2020年中的24.7%,下降5.8%,降幅略超市场预期,这就涉及2020年底出台的房贷集中度管控的政策。
2020年12月28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及机构类型,分档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我们对上市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和个人住房贷款分别进行了统计,并与政策要求、自身占比变动进行了对比分析。
从42家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样本银行开发贷余额7.46万亿,个人住房贷款32.4万亿,在银行业12.3万亿开发贷和36.58万亿的个人住房贷款中分别占比60.6%和88.7%,如果考虑到开发贷中有4.65万亿的保障性住房开发贷,而保障性住房开发贷主要是政策性银行投放,那么样本银行实际对于房地产开发贷和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都在8成以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样本银行新增占比略有下降,政策对国有行和股份行的约束作用明显显现。我们以新增信贷投放来看,42家样本银行新增开发贷3041亿元,占银行体系新增3900亿开发贷的78.0%;新增个人住房贷款16112亿元,占银行体系新增个人住房贷款的75.3%。个人住房贷款新增占比明显低于88.7%的存量占比,政策对于大行的管控作用更明显。
国有大行中,开发贷均明显低于政策要求,建行、中行、邮储等3家银行在按揭贷款占比上略高于政策要求。股份行和城商行中,开发贷比例超限较多,个人按揭投放上也有部分银行超出政策要求。
从占比变动来看,国有行多在开发贷占比上略有提高,股份行和城商行在按揭占比上多略有提高,即银行体系实际原有的大行按揭多、开发贷少现状,在逐渐逐渐发生转变,未来将更加均衡。
以银行中报为基础,我们进一步测算了各银行未来的理论投放额度。总结来看,国有行在开发贷上有比较大的空间,城商行和股份行在开发贷上未来可能还将面临一定收缩压力;无论是国有行、股份行还是城商行,理论上在个人住房贷款上都还有一定空间,但是考虑到实际各家银行在投放上会考虑政策约束,或留有一定空间,实际能够投放的按揭额度或比较有限。
总结来看,银行对于房地产的贷款投放明显受到政策约束,信贷余额增速显著下降,新增投放占比超预期下降。从各家银行的信贷投放数据来看,大行在开发贷上还有一定额度,股份行和城商行在开发贷上的额度有限;个人住房贷款整体额度都比较紧张。
公开市场及非标债务融资情况如何?
1、信用债融资
“三道红线”政策之后,房地产行业债券融资持续为负。2020年8月,央行推出“三线四档”融资管理制度(又称“三道红线”),房企面临公开债券额度打折的被动收缩局面。从2020年8月至年底,房企信用债净融资持续收缩。进入2021年后,也仅在4月份和6月份短暂转正。
从主体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尽管房企都面临借新还旧的管控,但是不同房企实际的融资情况明显不同。国企多数能够正常发债,且发债成本也不高;民企发债融资压力则明显较大,部分民企尽管资金面上表现尚可,但是市场认可度不高,融资成本提升,部分企业选择减少债券融资。
我们整理了2021年1-8月份房企净融资规模较高及较低的房企名单,整体来看,实现净融资的多数是国企,债券净融资收缩较多的多数是民企。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净融资大幅为正或大幅为负,可能是受到发债节奏的影响,目前债券发行实行“前三后六”,在债券偿还时点前后发行均可。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选择用自有资金偿还,从而造成看到的债券净融资为负;还有部分企业由于违约,几乎丧失公开市场再融资能力。
2、海外债融资
进入2021年后,房企海外债融资也开始收缩。房企海外债从2019年7月份出台的778号文开始明确受到政策管控,中长期海外债只能借新还旧。但是,一方面是房企2019年初拿到的一些海外债额度仍在有效期内可以新增,房企发行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海外债不在政策限制的范围内,此外还受房企发债结构影响,实际房企海外债的融资在2019年和2020年均有一定净融资。但进入2021年后,房企海外债净融资开始持续收缩。
2021年初至今,海外债发行规模较大的主体有正荣、融创、佳兆业、碧桂园、雅居乐、金茂等,相比于境内的房企信用债发行主体,海外债的发行人明显更多元化。
当然,在房企信用风险持续暴露的情况下,房企海外债的期限结构也有明显的变化,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债券占比近三年明显提升。
3、非标及ABS融资
在非标融资持续收缩的情况下,房地产信托持续收缩,目前基本每个季度均收缩1000亿,且目前尚未见到明显的放缓迹象。
一方面,新增信托中投向房地产的金额明显减少,同比增速大幅为负;另外,从占比来看,房地产在信托中的占比也明显下降。
ABS融资方面,供应链融资和购房尾款目前新增都有难度,其他如CMBS等,尚能新增,但是需要有比较优质的物业资产。
将房企各融资渠道数据加总,上半年房企以上各融资渠道净融资仅1404亿元,相比于2019年上半年的14988亿元和2020年上半年的8371亿元,降幅明显。下半年,房企净融资往往更少,今年下半年大概率融资还将收缩,且收缩幅度将超过2020年。
小结
综合来看,上半年,房企融资面临较大压力,整体净融资规模显著下降。2021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房企融资改善的幅度或比较有限。一方面,银行开发贷等融资额度管控压力更大;另外,政策在1个多季度时间里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高,按照政策惯性,大概率还将延续目前的融资政策。
具体来看,银行对于房地产的贷款投放明显受到政策约束,信贷余额增速显著下降,新增投放占比超预期下降。从各家银行的信贷投放数据来看,大行在开发贷上还有一定额度,股份行和城商行在开发贷上的额度有限;个人住房贷款整体额度都比较紧张。
房企境内信用债、海外债、ABS等公开市场债务融资均以借新还旧为政策主基调。受市场环境影响,房企公开市场产品发行成本明显提升,部分民企被动缩减债券规模,而国有房企融资仍相对顺畅。
以信托为代表的房企非标融资持续收缩,非标购房尾款等产品也面临政策调整的压力,未来非标融资还将持续收缩,债务结构中非标占比高的房企可能将面临政策压力。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信用风险事件频发,融资政策变动超预期
报告来源: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发布时间:2020年9月 14日
本资料为格隆汇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资料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资料授权发布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本平台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资料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资料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资料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