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越秀地产举行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尽管受到疫情和政策调控的影响,上半年越秀地产总体上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越秀地产资本经营部总经理姜永进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合同销售目标1122亿元保持不变,上半年完成销售额474亿元,占全年目标的42%。
除此之外,越秀地产依靠多元化的拿地渠道,在土地储备上依然保持优势。越秀地产目前的多元化拿地模式中,TOD、城市运营、国企合作增储模式分别占新增土储的 4.2%、29.8%、6.6%,优势显著。
土地储备优厚,越秀地产未来的增长也十分可期。截至2021年6月30日,越秀地产总土地储备约为 2809万平方米。越秀地产管理层在业绩会上称,未来在拿地方面越秀地产继续坚持“以销定投”原则,一般投资额占销售额的40%以内。“越秀地产将在保持千亿规模的基础上实现稳步发展。”
业绩稳中求进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越秀地产防疫和经营两手抓,实现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年中报告显示,期内越秀地产实现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 242.4 亿元,同比上升 2.2%。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约为人民币 23.0 亿元,同比上升 15.3%。核心净利润约为人民币 21.0 亿元,同比上升 5.6%。
此外,通过调整营销策略,越秀地产上半年合同销售保持快速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越秀地产2021上半年实现合同销售约473.8亿元,同比增长约26.1%;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7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约17.9%。此前林昭远曾在3月份的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希望实现1122亿的销售目标,如今来看,离该目标还一半有余。
业绩会上越秀地产管理层对上半年的销售成绩表示满意,“上半年的销售成绩虽然未超过目标销售额的一半,但是从增速来看是比较满意的,我们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
此外,上半年越秀地产在拿地方面也保持稳健。管理层表示,公司的投资速度整体上在“三条线”的范围内保持稳定趋势。
年中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越秀地产三道红线保持绿档达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借贷比率和现金短债比分别为69.4%、49.8%和1.80倍,主要财务指标健康安全。期内越秀地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监控户存款总额约为人民币 400.0 亿元,较年初上升 7.2%,资金流动性充足。
为了降低融资成本,越秀地产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优化债务年期组合和债务结构。
今年上半年,越秀地产于境外成功发行 6.5 亿美元 5 年期和 1.5 亿美元 10年期美元债,票面利率分别为 2.8%和 3.8%,融资成本创公司境外发债的历史新低。此外,上半年公司平均借贷成本同比下降 26 个基点至 4.45%。
提及未来的融资安排,越秀集团财务总监陈静在业绩会上表示,目前公司跟金融机构维持了良好的关系,未来会根据生产和回款的情况去做融资安排。
多元拿地显效
近年来,越秀地产一直在积极布局全国市场、寻求规模扩张,其中多渠道投拓土地是其重要环节之一。
年中报显示,期内越秀地产充分运用多元化、特色化“6+1”增储模式,积极研究土地出让新政,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分别于广州、东莞、杭州、苏州、南京、宁波、武汉、长沙、北京、重庆和毕节新增 23 幅土地,总建筑面积约为500 万平方米。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采取集中供地形式来稳定地价。在这种新形势下,越秀地产可谓得心应手。“中央希望通过集中供应稳住地价,这对于公司在一些成熟的区域拿地是有利的,公司也借这个机会新进了一些城市。”越秀地产董事长林昭远表示。
除此之外,越秀地产上半年在非公开市场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半年新增的建筑面积中约 51%是通过非公开市场模式获取的,其中 TOD、城市运营、国企合作增储模式分别占新增土储的 4.2%、29.8%、6.6%。
截至2021 年 6 月 30 日,越秀地产在全国战略布局 25 个城市,总土地储备约为 2,809万平方米,其中大湾区土地储备占总土地储备约 54.6%。在区域布局方面,越秀地产将持续巩固“1+4”全国性布局,深耕大湾区、重点发展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北方地区及西南地区。
作为越秀地产的特色战略,TOD开发战略实现稳健推进,并收获良好的销售成绩。
今年上半年,越秀地产成功获取广州星航一个TOD 项目,新增TOD 项目土地储备 21 万平方米。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拥有6 个 TOD 项目,布局广州黄埔、增城、番禺三大片区,总土地储备达到 406万平方米,约占公司大湾区土地储备的 26.5%和总土地储备的 14.5%。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 76.0 亿元,同比上升 50.7%。
林昭远在业绩会上指出,未来整个行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会放缓,对于地产企业来说规模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接下来公司会在稳健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规模增长。越秀一直以来比较稳健,没有压到三道红线,“从这个角度来看,越秀地产还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是我们的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