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人均可投资资产近11万 你拉后腿了吗?

2021-05-19 18:19:16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5月17日,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管理咨询机构)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以下简称《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中国高净值人群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209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4万亿人民币。

按照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亦即,截至2020年末,中国人均可投资资产约10.78万元,而高净值人群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209万元。

何谓可投资资产?

该报告指出,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其中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指上市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下同)、债券、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境外投资和其他境内投资(包括信托、基金专户、券商资管、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基金、黄金和互联网金融产品等)等;不包括自住房产、通过私募投资以外方式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及耐用消费品等资产。

如果你仅有一套自住房产,即使是千万豪宅,也不能算作可投资资产。

房地产高收益持续

虽然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迈上1万美元台阶,但居民家庭在投资方面仍不够成熟。

“金融市场蛋糕还未彻底开发,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一片蓝海。”平安银行2021年一季报发布会上援引的数据显示,我国约40%个人用户未使用信用消费,近50%个人用户没有投资理财习惯。

是中国居民家庭没钱而无法进行投资吗?

并不完全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

2月26日,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一书显示,2019年,中国675.5万亿元的社会净财富中,居民部门财富为512.6万亿元,占比为76%,居民人均财富约为36.6万元。

实际上,相对于金融投资,中国居民家庭对于房地产投资更为熟悉。

据央行统计,2019年中国居民的住房资产占总资产的59%,而金融资产占比仅为20%左右;与美国的24%、71%相比,资产配置仍存在优化空间,这预示着未来财富管理市场拥有巨大发展前景。

中国居民家庭为何更钟情于房地产投资?

更赚钱。

“投资房地产,长期下来大概每年有10%的回报。”5月13日,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劲在发布《2021年投资者情绪问卷调查(CKISS) 一季度报告》时称。

上述报告指出,在中国股市成长的二十几年里,实际上长期投资者在中国获得的回报和在 美国这样的领先市场是非常相似的,有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中国老百姓投资股市时之所以很多人有负面的经历和两件事情有关:1)很多投资者入市时 机往往是股市泡沫最大的时候,在高点时集中跟风买入;2)过分炒作在交易费用上失去非常可观的回报。

如今,房地产高收益仍在持续,房地产依旧是家庭财富变动的关键因素。《财富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相比2018年增加了65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由2016-2018年的12%升至2020年的15%,主要源于资本市场过去两年的快速升值,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回暖,境内外IPO加速。

“2018-2020年投资性不动产年均复合增长率由2016-2018年的8%上升至14%,预计2021年增速将保持平稳在12-14%。”《财富报告》指出,2020年上证指数上涨13.9%,深证成指上涨38.7%,创业板指上涨64.9%,位列当年全球主要股指涨幅榜第二,预计2021年股市收益率将有所放缓,保持在13-15%。

财商教育有待提升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Q1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疫情后时代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指出,影响家庭财富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大类:住房资产、金融投资、工商业经营、可支配现金。住房资产和金融投资是导致家庭财富增加的主要因素,根据测算,对财富增加的家庭来说,住房资产增加贡献了76.7%,金融投资价值增加贡献了16.2%,可支配现金和工商业经营总的贡献在10%以内。

受益于2020年A股的强劲涨势,居民家庭加大了金融投资的力度。近日,深交所发布的2020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投资者通过股票、公募基金等进行财富管理的需求显著增加,投资者证券账户平均资产量59.7万元,较2019年增加5万元,达到历年调查最高水平。

这远远高于中国人均可投资资产约10.78万元的水平。然而,进入2021年,全球股市继续上行,1至4月,美、德、法 股指上涨10%左右;A股则自年后由从上涨走入下跌,其中,中小板领跌整个中国股市,下挫高达27%。

“为什么中国股市会在这一系列利好的环境中逆全球大势而下跌?我们发现有两个原因。”《2021年投资者情绪问卷调查(CKISS) 一季度报告》指出,一是我国与欧美政府对市场的救市力度大相径庭。第一季度,欧美日持续而且加大了从疫情业已开始的空前经济刺激计划,而我国则从激进救市的状态中回归到了一种稳健的姿态上。二是受访者普遍重新评估了中美关系,对贸易战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变得更为悲观。新一届美国政府不仅延续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还改变了特朗普的粗暴做法,启用了更为系统的方式,试图团结其盟友共同制衡中国。在本次调查中,认为双方关系恶化对我国有负面影响的看法比之前几期明显增多。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仍然是散户主导,中国的股市下跌和散户的情绪下调是一致的。

“过去几年,国民财商素养的欠缺使得国民投资行为存在盲目性,激活了资金逐利天性,引发了社会资金冲向泡沫领域。”5月18日,微淼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第一财经联合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发展白皮书(2021年)》指出,由于我国民众投资一直缺乏完善的社会引导机制,民众投资意识、投资理念始终处于一种“碎片化”状态:盲目逐利、风险脆弱性是民众普遍存在的投资心态。当受到股市、楼市投资高利及社会上各种融资活动诱惑时,民众缺乏正确判断,丧失风险警惕,“一夜暴富”倾向明显,盲目跟风;加之低利率政策及缺乏有效投资渠道确保民众财富保值增值,在客观上促使了大量民间闲散资金流向了资产泡沫领域,催生了非法集资及民间高利借贷的盛行,更推高了股市、楼市的泡沫风险。

这也是中国居民金融投资占比较低的原因之一。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 2019年开展的调研显示,有 15.3% 的投资者基本不了解证券知识,有48.6%的投资者仅了解入门知识,二者合计相比于2018年减少了11.3个百分点;64.8%的投资者将股票投资盈亏的原因归结于“自身证券知识储备以及对市场的理解”。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市场走向稳定以及金融市场的渐趋成熟,暴富式的投资机会难再觅,投资者亟需提升对财富保值增值新路径的探索能力。当前银行、资管、保险、券商、信托、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等机构纷纷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参与竞争,金融产品的类型愈加丰富,产品设计愈加复杂,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果居民在对金融知识了解不足的前提下购买投资产品,将有可能因为风险意识不足而蒙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