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于小娟 陈玲
时隔十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终于出炉。
5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要求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宁吉喆透露,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成功进行了6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也是中国人口普查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1953年,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清了中国人口底数;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则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调查项目,并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1982年,第三次的人口普查则首次对数据进行了计算机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第四次人口普查在1990年,这是以往历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最多的一次,共登记了21项,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和国务院的决定,人口普查自这一年开始改为定期进行,即每十年一次,在年号末位逢“0”年份举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项目增加到49项,首次采用了长短表结合的调查方式和光电录入技术,并把普查标准时点调整为11月1日零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则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到普查范围。
每个阶段不同的人口结构都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大政方针,如经济问题、养老问题、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问题,以及中国的产业变局等。
此次正值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第七次人口普查显得尤为重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曾表示,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而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公布,也将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