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中企“抢发”低利率美元债,个别违约事件不会引发海外投资者大举抛售

2021-02-11 12:19:09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记者郑一真2020年全年中国海外债券发行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200亿美元,占整个亚洲债券发行量的65%。中国债券海外发行量和2019年相比略微增加1%。和十年前相比,亚洲整体的发行量由700亿美元上涨到3400亿美元的规模,当时中国债券的发行量仅占20%左右。

花旗亚洲债券资本市场、贷款与收购融资部董事总经理茅骏翔认为,2021年还是有望创出更高的水平。背后主要有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政策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去申请额度、申请海外发债,基本上只要用途合理,资金不管是境外使用、境内使用都能得到批准。第二,美国经济还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今年美元利率还是会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第三,境内外的利差让海外融资的成本更低,类似的情况在过去2016年、2017年都出现。同时,人民币保持升值趋势,从汇率的角度也支撑企业也相应地增加美元负债。

“今年和去年相比会保持一个非常好的增长。当然总量可能也不会有太大幅度增加,基本上是温和的、10%-20%的增加”,茅骏翔表示。

抢发低利率美元债

去年,中期海外发行的节奏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发行总体比较稳定。4、5月份市场慢慢恢复以后,央企、国企首先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发行打开了局面,之后市场信心慢慢恢复。高评级、中等评级乃至非投资级在市场上发行都非常活跃。

至于今年的发行节奏,茅骏翔表示,因为今年春节比较晚,1月份是较好的发行窗口期,1月份至今总发行量达到了286亿美元,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规模。预期2月份春节影响,3月份企业要发布业绩进入“静默期”,年报发布之前这段时间发行规模都不会很大。

茅骏翔认为,之后整个市场仍旧会快速活跃起来,因为美元利率继续处于低位、信用利差也处于低位的情况,特别是疫情控制住以后将来经济会复苏,大家担心如果经济反弹明后年可能美元利率会走高,所以也会加快融资的速度。海外债70%都是五年期以上的,可能比国内更加有优势。同时,海外债券市场完全是根据不同的国际评级来决定价格的曲线。爆雷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但是并不会影响整个市场继续良性发展的局面,因为国际市场对违约还都是非常能够理性接受,也是非常熟悉的。

海外债券和国内不太相同,基本99%的债券发行都是以再融资进行,债券到期会进行重新进行再融资。去年到期接近1574亿,新发总计2200亿。今年中国的债券到期有200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20%左右。2016、2017年市场特别宽松的情况下,当时海外美元利率很低,很多中企发三年期、五年期,这些债券都将在今年到期,在2022年也会有1965亿美元到期。茅骏翔表示,这些到期后发行人基本会进行再融资,投资者到期拿到钱会投入到新债券,往往也是投入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所以预期今年中国的海外美元债券发行量很大概率会超过2020年的发行规模。

目前海外市场流动性相当充裕。从花旗银行之前发债的情况来看,不同的主体平均每一笔的超额认购都能达到4倍到6倍,比如发10亿规模美元债,收到三四十亿的需求订单,那就是3、4倍的超额认购。从债券定价来看,茅骏翔介绍道,从初步价格指引到最终价格指引,平均收窄幅度也是非常明显,很多央企、国企,从它们的初步价格指引,到最终根据投资者订单价格收窄,平均能够达到0.5%的非常明显的收窄幅度。同时一级市场的发行,相对应他们二级市场的价格,通常都有负的溢价或者是平的溢价,特别是看到央企基本是实现了负7个点的发行价,他们新发一个债券,往往能够实现比自己债券二级市场上更窄的二级市场价格,这也代表着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用情况的认可。

截至2020年底,中资发行人海外美元债券余额达到9093亿美元,在市场上已经有近万亿美元的债券余额,也占了国际债券市场和亚洲债券市场不可忽视的、最重要的一席。

海外投资者对中资美元债的接受度如何?据茅骏翔观察,在路演中,欧洲、美国看中国的投资者很多已经不仅是老外了,很多是中国的留学生,因为对中国必须有相当的了解,中国债券的余额已经到了非常惊人的规模。

茅骏翔表示,“中资的发债余额9000多亿美元,地产占了1800亿-1900亿美元,非投资级地产占1400多亿美元,这些实际上都是投资者真金白银买来的。很多都是非中国背景的投资者,当然中国背景投资者也很多,但主力还是亚洲其他地区以及欧美的投资者,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对这块避而远之,或者降低参与程度。很多地产债发行利率基本上都是他们利息上的最低点,我们1月份也帮好几家中国地产公司在海外进行了融资,他们期限可以实现五年、六年,发行利息都是过去十年最低的,就是因为市场流动性非常好。非中资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的地产债是非常看好的。中国投资级民企很多TMT都在国际市场上发过债券,他们的债券在二级市场上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同评级的国企、和央企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

“海外投资者来看,不太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民企和国企,他们看重的是国际评级,以及这个评级相对应的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出现民企融资难、融资贵,这跟国内还是有些分别的。”

违约事件不改变基本面

在去年的2200亿美元规模海外发展中,接近70%的发行是五年期及其以上的期限。从发行人的类型来看,国企(央企、地方国企、城投)占比28%,其中央企每年的发行量都能保持在整个发行量的15%-20%左右,地方国企和城投去年占到13%;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机构)海外发债占比29%,其中银行占比14%;投资级民企占比14%,高收益民企占比28%,高收益民企以房地产企业为主,投资及民企包括TMT在内等其他各行业企业。

从过去几年的发行规模来看,上述几类发行主体的规模基本上比较稳定,国企占比30%-40%左右的发行量,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占比30%-35%,民企、房地产企业占比30%-40%左右。

上述几类发行人,央企是海外发行的常客,也是最早尝试海外发债的中国企业,因为央企评级比较高,在国际市场上更受认可。金融机构对资本债的补充需求非常旺盛,包括优先股的发行、二级资本债,海外资本市场对此类金融机构债非常感兴趣投资,需求量也非常大。此外,非银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也是市场上很频繁的发行人。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发行余额接近670多亿美元。

“债券市场优于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在于,期限更长、金额也可以很大,很多发行人特别是大型的央企、国企或者金融机构可以发到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很好地的抓住当下低利率的环境。特别是我们看到,尤其在疫情之后,美元利率降得非常低,十年期的美国国债都减到1%以下,这对债券发行来说是有相当的吸引力。”茅骏翔表示。

高收益债中,房地产企业的发行量差不多能占到27%-28%左右。中国房地产企业过去几年在海外发债比较频繁,很多地产企业是香港或者海外的上市公司,很早地打通了海外的融资平台,成为海外中国债券供给的主力。

监管部门此前明确房企海外融资的“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上限为70%、净负债与股本之比上限为100%、现金与短期债务比上限为1。境外融资方面,目前房企海外发债只能用来借新还旧,预计2021年该政策仍将延续,因此全年海外债券发行规模将受限于到期规模。

茅骏翔表示,发改委从去年开始对地产债的发行额度审批是只能以再融资为主,受额度的限制,房地产海外发债总额非常难增加,但在海外来说还是有相当投资者对中国的地产债非常感兴趣。

2020年末,中国海外债券余额是9093亿美元,其中地产债余额接近1800多亿,包括投资级和非投资级。

这一两年来的国内发行人违约事件,是否影响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资美元债的投资?

茅骏翔表示,实际上,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海外美元债市场并没有因为几笔违约而萎缩,海外投资者也没有因为最近有一些地产债发行人发生了一些困难,就对整个美元债市场或者对地产美元债进行大举的抛售。国内的违约、爆雷,我觉得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过程的一部分,长远来看会使市场更加完善。

茅骏翔认为,主要原因是国际债券市场多年以来一直就是实行就是“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国际的评级分投资级,投资级里又分很多级,非投资级里也分很多级,相应来说风险的架构体系比国内更加完善。不光是中国,亚洲、欧美也经常会有一些发行人出现债券的违约,违约之后怎么清算处理,那么多年来相应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投资体系。海外的招债说明书都是三四百页的,上面有大量的风险揭示因素,当投资者进行美元债投资的时候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些风险揭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