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圳,记者邹晨辉)讯, 平均一手中签率为33.04%,首日一手平均收益1135港元,首日一手累计收益为163414港元,年化收益回报率326.83%……刚刚过去的2020年,港股打新成为了内地与香港两地投资者的热捧对象。
港股打新市场火热,根源在于2020年港股IPO再度掀起热潮,特别是包括京东、网易、阿里在内的新经济企业、农夫山泉在内的消费公司以及生物医药公司纷纷赴港上市。据安信证券统计,去年香港全年共计146家新股上市,融资总额为3975亿港元,在全球交易所中仅次于纳斯达克,排名第二。
打新市场火爆,新股融资总额增加(特别是中大型IPO数量的增加)吸引了市场各方资金,刺激资金流入市场。由捷立宝交易(TRADEGO 8017HK)和辉立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香港市场总计约6.88万亿港元,参与了这些IPO公司的公开认购。去年全年42家香港券商共借出2.2万亿港元(占全市场资金32%),其中约70%由辉立证券、耀才证券、富途证券、信诚证券四大券商借出,这四家券商也被称为香港IPO孖展业务的“四大天王”。
展望今年,AiPO数据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将有170只新股在港上市,集资额在4200亿至4600亿元,有望排名全球第一,同时打破2010年4495亿元的纪录。
港股打新市场持续赚效应
刚刚过去的2020年港股打新收益有多火爆,通过两组关键数据对比,就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随着京东健康、京东集团、农夫山泉等的赴港上市,参与打新的投资者激增。AiPO数据显示,京东健康和农夫山泉等新股获得的认购总人均超过70万人。此外,多家公司的实际孖展倍数都远远超过预测,农夫山泉的实际孖展倍数为预测孖展倍数近一倍。
打新火热的背后,高额的打新收益是最重要的催化剂。对比两年的打新数据,结论更为清晰。
2019年,港股新股上市数量为161只,平均一手中签率为62%,首日上涨数为88只,首日上涨概率为54.66%,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仅为8.29%,首日一手平均收益仅为448港元,首日一手累计收益为66142港元,年化收益回报率为132.28%。
2020年港股新股上市数量为144只(不含介绍上市和转板等),平均一手中签率为33.04%。在上市的144只港股中,首日股价上涨87只,首日股价上涨的概率为60.42%,首日平均涨幅为18.19%,首日一手平均收益为1135港元,首日一手累计收益为163414港元,年化收益回报率为326.83%。
财联社记者根据梳理,去年港股打新市场收益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是思摩尔国际、明源云、欧康维视生物-B、沛嘉医疗-B、云顶新耀-B、荣昌生物-B、祖龙娱乐、康方生物-B、捷心隆、康基医疗。
这10家港股上市公司开盘首日涨幅分别为150%、86%、152%、68%、32%、34%、75%、50%、214%、99%,一手打新收益分别为18600港元、14200港元、11170港元、10400港元、8875港元、8850港元、8700港元、8120港元、7700港元、6860港元。
7万亿港元参与认购,42家券商出借2.2万亿港元
2020年港股共有144家公司上市发行(不含介绍上市和转板),香港市场共有约6.88万亿港元参与了这些IPO公司的公开认购。
作为市场参与认购的重要资金来源,券商提供的孖展金额一直备受关注。
由捷立宝交易和辉立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42家香港券商共借出2.2万亿港元(占全市场资金32%),其中约70%由辉立证券、耀才证券、富途证券、信诚证券四大券商借出。这四家券商提供孖展的股票数量分别为144只、144只、85只、143只。
具体来看,去年全年辉立证券借出4852亿港元,占比23%;耀才证券借出4479亿港元,占比21%;富途证券借出3114亿港元,占比15%;信诚证券借出2411亿港元,占比11%。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券商动用孖展金额最多的是农夫山泉,共借出孖展金额1821亿,上述四大券商占据其中63%。其中,辉立证券借出孖展金额327亿港元,耀才证券借出孖展327亿港元,富途证券借出孖展266亿港元,信诚证券借出孖展212亿港元。
在出借孖展金额新股排行前三方面,辉立证券的前三新股是:农夫山(327亿港元)、沛嘉医疗-B(242亿港元)、乐享互动(227亿港元);耀才证券前三新股是:农夫山泉(327亿港元)、沛嘉医疗-B(260亿港元)、康基医疗-B(260亿港元);富途证券前三新股是:农夫山泉 (266亿港元)、京东健康(198亿港元)、嘉和生物-B(260亿港元);信诚证券前三新股是:农夫山泉(212亿港元)、沛嘉医疗-B(198亿港元)、欧康维视生物-B(135亿港元)。
香港新股融资规模高居全球第二
刚刚过去的2020年,吸引了新东方、京东、网易等多只中概股上市的香港新股市场赚足了眼球。
据安信证券统计,去年香港全年共计146家新股上市,融资总额为3975亿港元,在全球交易所中仅次于纳斯达克,排名第二。
根据AiPO数据网统计的数据,如果不含介绍上市和转板,去年港股IPO有144只新股上市(其中主板股票136只,创业板股票8只),新股融资总额为3942.46亿港元,较2019年3142.41港元增加25%。
与2019年港股新股上市数量大增不同,2020年又更多超大型新股最终成功上市,使当年融资总额达到2010年以来的另一高峰。
这和港交所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关系密切。2018年,港交所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赴港上市的第二轮市场咨询方案,对于拓宽香港上市制度拟定发展方向,主要有三方面:1、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2、允许同股不同权;3、突破第二上市限制。
2020年新经济新股数量微升,但融资额大幅增加56%,主要受惠于更多未盈利生物科技新股和大型第二上市新股。前十大冻资新股以医疗以及医药行业和TMT行业为主,且主要为新经济企业今年的前十大冻资新股均为中等融资规模以上的企业。
此外,16宗超大型IPO融资额占主板融资总额约63%,数量为过去六年以来最多,但比重仍低于2015年,2016年水准。
具体来看,2020年港股有11家超大型IPO(募资总额超过100亿港元的IPO)比2019年(3家1603亿港元)超出393亿港元;10家(募资介于50亿港元到100亿港元)IPO募资较2019年超出293亿。21家(募资介于20亿港元到50亿港元)IPO的募资较2019年超出262亿港元。
2020年第四季度新股数量及融资额虽不及去年同期,但除了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融资额已高于同期高位。更多第二上市及更大型内地新股来刚上市,令到来自内地企业数量及融资额占比双双录得增长,当中融资额占比更高达98%。
2021港股将有170只新股上市,融资额有望全球第一
AiPO数据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将有170只新股在港上市,集资额在4200亿至4600亿元,有望排名全球第一,同时打破2010年4495亿元的记录。
170只新股当中,估计有160只新股主板上市,集资4190亿至4590亿元,另有10只新股在GEM上市,集资10亿元。
从目前的来看,快手、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喜茶、奈雪等公司已经纷纷传出赴港上市。
AiPO数据网认为,2021新股市场乐观,主要考虑到市场资金充裕、目前已递交上市申请的公司已有超过100只,而中概股回归及新经济行业股份上市为主要动力。另外,2020年集资超百亿元的公司有12只,较2019年3只增加,预期大型新股数目今年仍很多。
2020年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数目较2019年进一步增加,预计2021年强势将持续,香港作为亚洲生物科技公司最佳上市平台的地位正逐步形成。
中概股来港上市情况方面,2020年有9只中概股在港上市,预计今年有10到15只,平均集资100亿至150亿港元。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表示,我们认为现阶段,港股比A股有更多机会。第一点是增长。中国增长仍在复苏,2021年盈利维持高增长,我们自上而下估计香港中资股2021年将实现15-20%的盈利增长,港股市场相对更看重盈利。第二点是流动性。相比A股,港股更受国际流动性影响。虽然当前大陆政策逐步“转弯”,但海外因为疫情防控相对滞后、政策依然相对宽松,因此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也收到支持。我们的资金流向监测显示,海外资金已经连续21周流入香港。第三是估值优势,香港市场估值依然比A股具备估值优势,A/H上市公司的港股折价依然高达~37%,同类行业的对比也显示多数行业港股比A股估值要低。我们认为折价会缩小,但不会消失。第四,壮大的新经济板块。近年来港股上市规则的变化,吸引大陆新经济类公司近年持续在香港上市,也对大陆资金形成吸引力,近期因为事件冲击部分中资龙头股估值被压制历史最低水平,也吸引了部分大陆资金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