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南正在成为东南亚国家中的“吸金”热土,而日本新任首相的首访又帮越南吸引来一波关注。
10月18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在上任1个月后,开启了他为期4天的东南亚外交行程,而越南成为了他出访的第一站。无独有偶,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晋三在第二次任期的首次出访国也是越南。
回顾近10年的历史,日本对越南一直保持着不低的投资和援助。而作为一个近些年靠制造业崛起的国家,越南也期盼能与日本建立起更加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以此换来更多订单。
但能否稳稳当当地承接住这些订单,却正在成为一个令越南感到困扰的问题。
越南胡志明市的夜景。(图片来源:pixabay)
新兴经济体中的耀眼新星
近年来,越南经济一直保持着高增长速度,是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甚至被不少媒体预测将成为“下一个亚洲奇迹”。
即便是在被新冠疫情等诸多“黑天鹅”冲击下的2020年,越南也仍旧表现亮眼。根据越南统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越南前三季度GDP总体增长2.12%,其中一季度GDP增长3.68%,二季度增长0.39%,三季度增长2.62%,实现了连续正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发布的经济展望中更预测,中国和越南将是2020年唯二有望实现GDP正增长的亚洲国家,增幅分别是1.9和1.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经济展望中,中国和越南将成为2020年唯二有望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亚洲经济体。(图片来源:IMF)
“越南是新兴经济体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16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越南近年来坚持多边化的外交政策,以及不断地拓展对外贸易和投资空间。
事实上,新冠疫情期间越南政府也没有闲着,一举拿下谈了10年的《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和《欧盟-越南投资保护协定》(EVIPA),并已于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越欧之间的贸易协定被越南经济学家比喻为“连接越南与欧盟的高速公路”。
这并非偶然,越南政府在外交上一直保持灵活的身段,不仅加入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东盟(ASEAN)等多边协定,还跟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周边国家签署了厚厚一沓的双边协定。
“正是由于这种自由贸易的便利化安排,使得越南为自己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了来自各国投资者的目光。”许利平说。
此外,越南依托着漫长的海岸线,已建立了18个沿海经济特区和336个工业园区,并在各区内实施税收优惠。例如在特定时期内免征或减少公司所得税(CIT)、增值税(VAT)和进口关税,以及根据外商投资企业的业务范围和所在地给予奖励等等。
与此同时,越南还拥有与中国临近的地理位置,例如位于越南北部的海防市距离中国的制造业中心深圳仅865公里,从“中国+1(China plus one)”的生产模式中收益,通过积极与中国内地进行深度融合,迅速占据了东南亚贸易网上的重要点位。
据中国海关数据,中越经贸关系发展迅猛,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也连续第三年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最大贸易伙伴。
因此,即便遭遇疫情冲击,不少企业对于赴越投资的热情依旧未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秋城在17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越南的劳动力和地租都十分诱人,再加上江浙一带的企业多数经营纺织业,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未来5年把相对低端的制造工厂建在越南是大势所趋。”
此外,朱秋城还提到,在全球贸易前景尚存很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许多中国外贸企业也愿意通过越南的窗口向世界出口。
甜蜜的负担
众多利好因素,促使过去十年越南制造业实现了飞速发展。据中金研报,2010-2019年越南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协议资金年复合增速达7%,其中制造业的年复合增速高达17%。
为了吃上这波“红利”,前去越南工业园区入驻的各国企业呈爆炸式增长。时代财经查阅越南计划投资部经济区管理司的报告发现,截至今年6月底,新项目已经为园区带入了60亿美元的资本,并且吸引了335个FDI项目入驻园区。
然而,这一切对越南来说却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越南毕竟是一个市场相对狭小的国家,如此多外资蜂拥而入,越南目前还容纳不了。”许利平还指出,越南的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的确,基础设施的限制和低环境标准正在削弱越南工业园区吸引外资的竞争力。据《越南快讯》今年6月消息,基础设施落后和仓库存储容量不足正困扰着越南。
《越南快讯》今年6月的消息显示,越南自身的瓶颈,使得其工业园区竞争力下降。
该网援引美国不动产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在越南的工业和物流服务总监Le Trong Hieu称,“开发商想要扩展现有园区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为更多公司提供服务,而全新园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不仅如此,越南主要产业集群尚处于发展阶段,生产所需零部件对中国依赖较高。据越南官方统计,2019年,中国牢牢占据着60%的越南进口面料以及55%的纤维市场。
朱秋城也提到,即便在越南开厂,也还需要跟中国的工厂做搭配,例如有些企业需要把在越南初加工的服装半成品运回中国工厂进行二次深度加工,再重新运回越南完成最后一步后,才能销往海外。
由此可见,越南若想要消化接连不断涌入的资本,抓住产业转型的窗口,还需下一番苦功夫。
此外,许利平还提到,大量劳动性密集产业涌入越南,越南可能还会引来美国的关税“大棒”。事实上,今年以来,美国已不止一次“找茬”越南。
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在8月调查一宗越南的轻型轮胎进行反补贴调查的报告中,认定越南存在操纵汇率的行为,并认为应就此事征收惩罚性关税。
随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10月2日又以“非法采伐或非法贸易”为由,正式宣布对越南木材和汇率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
《纽约时报》分析认为,美国与越南的贸易逆差在2019年飙升,美国警觉到这一状况后,把枪口指向了越南。
投资“雷区”
令越南苦恼的,不仅是要面临美国特朗普政府阴晴不定的态度,还需要积极谋求在东盟乃至国际间的新定位。
这也让部分赴越投资的中国企业,在越南转型过程中频频踩雷。随着国际地位的逐渐上升,越南开始不甘心继续承接低端制造业,近两年越南政府屡屡提出要有选择性地吸引外资,即注重吸引高质量、高科技、环境友好型的外资项目,规避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企业。
正因如此,除了外部性风险,投资者赴越投资的时候,还要面临越南的内部风险。“虽然越南国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整个国家尚处于过渡期,许多法律法规政策都不完备,因而个别政策转化非常快,能否快速适应新政策要求,也是企业需要考量的一个方面。”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教授毕世鸿16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在法律制度上,越南还面临着执法不规范以及法律框架不明确的问题。美国官方在一份《2020年越南投资环境声明》中写道,美国商会成员一直表示,他们认为越南缺乏公平的投资法律体系,而这影响了美国公司在越南开展业务的能力。
有过多次赴越调研的许利平向时代财经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在越投资遇到了天花板效应。“表面上看,进入越南投资机会多、前景无限,但实际上还存在一种看不见的障碍。”
他举例道,一家中国的基建公司进入越南修建高速公路,该公司在技术和资金上均有优势,但是这些项目始终不能有效地开展,或者是在竞标环节就通过一些程序被过滤掉了。
此外,越南金融部门的发展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这也将阻碍其进一步吸引外资,并局限了其更加开放的格局。
面对这样的问题,即便连美国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也束手无策,不得不将越南归类为“边境市场(Frontier Markets)”,即市场小、风险大、流动性差和货币波动幅度大,以及财务报告一般都不符合国际规范。
金融市场的落后,也导致不少中国产业无法适应越南的融资环境。一位在越南工作了15年的金融业人士在17日对时代财经记者表示,越南不但资本市场比较小,而且对外资在金融业(如银行)的持股比例有上限,还在金融牌照的发放上对外资有更高的要求,“说白了,越南的金融业只对内开放,不对外开放。”
这也就导致前几年不少中国地产企业在越南市场上铩羽而归。“中国地产业高杠杆、高周转率的打法使得他们在越南无法生存。因为越南贷款利率浮动、风控系统不透明等因素,都会导致中国企业在本地银行难以借到低成本且优质的贷款。”上述人士说。
事实上,中国企业遭遇的众多难处也从侧面反映出,接下来越南如想将其野心与之稳步上升的国际地位相匹配,在基本配套设施和服务上,还有诸多“功课”亟待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