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财经·正经社》郭晓
用“注鱼”的方式来抬升股价是上市公司的常规操作,这次的主角变成了TCL电子(01070.HK)。
9月1日,TCL电子发布公告称,就有关收购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TCL通讯)100%股权的收购协议所载的所有先决条件已达成。
这是TCL电子今年完成的两项重磅交易之一。6月29日,TCL电子宣布,达成以15亿元的代价从正嘉投资(TCL控股全资子公司)手中得到TCL通讯100%股权的协议;同时,将内部电视代工的茂佳国际100%股权作价25亿元卖给TCL实业(TCL控股全资子公司)。
《正经社》发现,两项交易一去一来,使得TCL电子获得10亿元的现金净收益。
消息传出后,6月30日,TCL电子股价便大涨13.8%,一波重组红利开启。
关于交易原因,TCL电子给出的理由是:出售代工业务是为了让公司业务更聚焦,全力发展TCL自有品牌的产品与服务;并入TCL通讯,是看好其业务与电视形成的协同效应,这将进一步推动公司“AI*IoT”的战略。
这些字眼看上去如此熟悉,不禁让人联想起小米集团(01810.HK)发布会上闪烁的大字——“智能手机*AIoT”。
没错,在电视硬件的生意天花板触顶后,TCL电子正在转型至小米集团类似的物联网公司,实现公司估值的提升。
本次剥离代工业务与购入TCL通讯亦是对此转型战略的执行。
市场观点认为,难点是,小米集团的成功并不好复制。撇开两者在智能设备出货量上的差距不说,就模式而言,小米集团物联网的入口是智能手机,而TCL电子用的是智能电视,两款设备操作的便利性与应用丰富性均不可相提并论。
TCL电子也并非没有想过用手机替代电视,本次购入TCL通讯或许有此打算。但是,TCL通讯过去的衰败是既成事实,目前的规模也实在难以撑起TCL电子物联网的构想。
依靠TCL通讯来打造TCL电子的“AI*IoT”生态,更像是李东生为投资者画的一张大饼。
电视不是个好生意
如果你爱一个人,让他去卖电视,那里随时能体验到新技术的更迭;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卖电视,那里赚到的钱只顾他一人糊口。
电视行业的重资产属性及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短周期影响,使得从业者一不小心就会掉队。
国内电视行业在经历了CRT、LCD、LED的技术更迭后,占电视成本最高(50%-60%)的面板材料价格开始趋于平稳,这时却遭到了一批以“补贴硬件卖内容”为噱头的互联网企业的冲击,电视行业再次回到了“低毛利、微增长”的不利处境。
这一点在TCL电子过去的业绩披露中可见一斑。
《正经社》梳理发现,过去六年的2014年-2016年,TCL电子的电视出货量由1674万台升至3200万台,但客单价从1587元/台降至1290元/台,净利率除2019年接近5%外,其余年份分别为0.72%、0.09%、0.2%、1.99%、2.06%,均不足3%。
好在TCL电子电视产品海外市场销售占比高(2020年Q2海外占比70.8%),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国内市场的业绩颓势,而一些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电视厂商,处境则更为艰难。
资本市场因此也一直压低着类似公司的估值。目前,TCL电子滚动市盈率9倍多,创维集团(00751.HK)7倍多,四川长虹(600839.SH)尚未走出亏损。
TCL电子的此种境遇,让擅长资本挪腾的李东生坐不住了。加之一旁的“小朋友”小米集团在智能手机与物联网的双轮驱动下,一路披荆斩棘,给TCL电子的“转型”指了条明路。
“拜师”小米集团
从互联网手机切入后,小米集团又接连打造了包括智能电视、智能穿戴、智能音箱、生活家电等在内的一系列移动智能设备产品矩阵,完成从单一硬件企业向物联网生态公司的转型,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
相比之下,TCL电子这个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家电巨头,不论是营收还是市值均在原地摇摆,更是远远落后于小米集团,这让李东生多少有点失落。
目前,同样是港股上市的小米集团市值为5839亿港元,是TCL电子市值144亿港元的40倍,滚动市盈率(TTM)也是后者的4.5倍,两者不论是体量,还是估值方面,均相差甚远。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市场观点认为,本质上源自于双方不同的属性,尽管资本市场对小米集团硬件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的身份争议尚未结束,但是,从未有人质疑过TCL硬件公司的属性。
从两者的收入构成对比看,小米集团智能手机硬件收入占比长期徘徊在60%左右。不过,其毛利润主要来自互联网服务业务(占比超六成),这使得小米集团的互联网属性不容置疑。
TCL电子则不同了。其收入构成的95%来自电视硬件,占其经营利润的比例超过80%,妥妥一个硬件公司,市场给予低估值也属合理。
可李东生不这么看,小米集团有的我也有,况且小米集团绝大多数的电视产品还由TCL电子代工生产(下半年不再并表),表面上李东生与雷军和气生财,内心却多少有点不甘。
“打不过你就向你学习”。为此TCL电子自2019年年初就确定了向“AI*IoT”转型的战略新方向,本次的两笔资产重组即是此战略的执行。
首先,剥离代工业务后,TCL电子生产销售的都是自有品牌电视机,这些硬件上面全部运行着TCL电子自己的电视操作系统与互联网服务,使得“高毛利、高增长”互联网服务营收占比得以有效提升,从而实现公司估值的溢价。
其次,购入TCL通讯后,TCL电子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智能移动设备,尤其是身处5G发展红利期的智能手机产品,打造自己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带来公司估值的二次溢价。
这样一个呼之欲出的“惠州版小米”,投资人听了岂能不心动?
一张“大饼”
商业模式做护城河不容易。如果仅仅靠一个好听的模式或概念吸引投资者掏出真金白银,更像是在画大饼。
比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资源成色。这就好比战术布置再完善的开拓者队,也终究敌不过拥有詹眉组合的湖人队。
TCL电子手中的王牌只有一张——智能电视业务,最新二季度电视业务逆势增长,成绩亮眼。
二季度,TCL电视全球出货量581万台,同比增长31.6%,市场份额提升3.3pct达12.7%,首次闯进第二;国内市场也不逊色,二季度电视出货量161万台,市场份额13.3%,排名由第四位升至第二位。
电视带来的互联网业务增长同样亮眼,收入由一季度的1.58亿港元升至二季度的3.7亿港元,环比增速133%,收入占比也由一季度的2.5%升至二季度的4.1%。想必剥离电视代工业务后,此部分收入占比将再次提升。
这也是交易公告发布后,TCL电子股价得以大涨的主要原因。现在这个利好消息已经体现在股价里,TCL电子想再次提升估值,就需要在物联网方面有所动作了。
不幸的是, TCL通讯这项资产的成色还有待检验。
TCL通讯的落败之路可以说是中国功能机企业衰落的一个缩影。
早于1999年成立的TCL移动(TCL通讯前身),借着移动通讯的风口与中国庞大的电子消费市场,2003年在大陆一度封神。
2004年,TCL通讯再续火力,收购阿尔卡特进军海外市场,通过与当地电信运营渠道合作,以低端功能机的方式抢占市场。2015年TCL通讯迎来第二波高潮,这一年TCL通讯销售了近8355万台手机及其他产品,其中海外市场占比就超过了88%。
然而,随着智能机时代的到来,以及小米、华为、OV等品牌的纷纷出海,TCL通讯的好日子一下子就远去无踪影了。
2016年,TCL通讯业绩急转直下,当年营收录得204亿元,同比下降16%,亏损超过4亿元;2017年则更惨,收入仅有151.3亿元,较2015年的252亿元几乎掉了一半,净亏损同比增加400%,达到20亿元。
TCL通讯的巨额亏损连续拖累上市公司TCL集团(现更名TCL科技)业绩,于是在2017年9月、2018年12月,分两次被剥离了出去。
没曾想,仅仅一年半后,TCL通讯再次以这种方式出现。
TCL电子收购交易公告显示,过去一年里、TCL通讯业务稳固,财务也实现扭亏,包括手机、平板,智能穿戴在内的移动互联设备共取得122亿港元的收入、1.79亿港元的净利润。
不过,公告并未单独披露手机产品的具体出货量与收入贡献,仅有的相关信息有:2019年Q4,TCL通讯手机市场份额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四,全球排名第21位。
然而,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看,TCL通讯手机业务短期内翻牌的机会并不大。
原因有二:其一,智能手机厂牌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厮杀后,市场格局基本稳固,已形成以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V为主的几大市场寡头,其中前五大品牌的出货量占整体市场份额超过七成,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强。
其二,不仅如此,TCL通讯手机业务在区域市场上还面临着非头部品牌的强势压制。2019年Q4,其排名最高的美国市场(排名第四),前三名除苹果外,还有摩托罗拉与LG等传统手机豪强。这还仅仅是TCL通讯手机业务区域竞争力有限的缩影。
《正经社》通过对小米物联网模式的深入研究,发现IoT的入口排在首位的是智能手机,其次是智能语音音箱,智能电视则是第三次要的选择,其较差的便捷性、应用匮乏等都严重限制了作为入口的条件。
综上,TCL电子想通过购入TCL通讯来实现“AI*IoT”的模式转型,从而给公司带来第二次估值提升,目前效果能否维持仍需观察。(思维财经出品)■
tcl
声明:投资者网&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